但與此同時,太陽能開發商面臨著越來越不利的經濟條件,這可能導致他們保持這一步伐的熱情降低。能源價格前景普遍較低、FIT [上網電價]/EEG [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拍賣的保證價格相對較低(超額認購)以及白天負電價的日益盛行被視為主要原因。
隨著歐洲能源交易所 (EEX) 日前市場負電時數從 2022 年的 69 小時躍升至 2023 年的 301 小時,到 2024 年 8 月中旬將達到 330 小時,后一點已發展成為一種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的現象。這對電力生產商來說是個問題。例如,在能源價格為負時,只要價格連續至少三個小時保持為負,他們就會失去上網電價優惠。這項“3 小時規則”原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縮減為 1 小時,但德國政府最近宣布,1 小時規則可能會提前到 2025 年。這是否真的會發生還有待觀察。目前的執政聯盟總體上非常分裂,議會選舉定于 2025 年舉行。
隨著捕獲率相應下降,光伏開發商一直在尋找緩解這種情況的方法。一種常見的方法是,新規劃的太陽能園區的太陽能電池板越來越多地沿東西方向排列,從而分散能源生產,避免午餐時間的高峰生產時間。另一個“靈丹妙藥”是在太陽能園區增加電池儲能系統 (BESS)。因此,據說現在大約 80% 的新太陽能園區都計劃作為共置場地,即它們包括 BESS。
電池儲能系統 (BESS) 的明顯優勢在于,它使能源生產商能夠延遲向電網釋放能源,直到價格最具吸引力,從而提高捕獲率和收入水平。根據設置,它還可能使 電池儲能系統 (BESS)運營商能夠參與某些電網輔助服務,例如容量和平衡市場,這可以進一步幫助創造收入。
然而,考慮建設電池儲能系統 (BESS)的開發商需要注意以下法律方面的問題:
電池儲能系統的許可程序
目前,德國在電池儲能系統 (BESS) 審批方面幾乎沒有實際經驗。BESS 通常通過建筑許可 (Baugenehmigung) 來實現。然而,在個別情況下,根據《能源工業法》(Energiewirtschaftsgesetz,或 EnWG),也可以獲得規劃批準 (Planfeststellung)。在這種情況下,規劃批準程序將是一個可選程序。因此,申請人可以決定是否通過規劃批準程序或申請建筑許可和任何其他必要的批準。建筑許可的先決條件通常是開發計劃 (Bebauungsplan),市政當局必須發布該計劃。
此外,即使沒有開發計劃,如果項目位于內部區域(innenbereich),BESS 最終也可以根據《建筑規范》(Baugesetzbuch,BauGB)第 34 條獲得許可,如果項目位于外部區域(außenbereich),甚至可以按照《建筑規范》第 35 條獲得許可。根據主流觀點,外部區域的項目審批目前更具挑戰性,因為 BESS 在《建筑規范》中不享有特權地位。但是,如果 BESS 不是獨立項目,而是服務于特定的風能或太陽能系統(通常享有特權),那么 BESS 本身也會獲得特權地位。
盡管如此,此類案件的法律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此外,每個地方建筑當局都會自行決定是否授予許可證,因此,在不久的將來,幾乎不可能對此類案件能否獲得許可證做出一般性陳述。
建設成本補貼
根據 EnWG 第 17 條第 1 款第 1 句,能源供應網絡運營商通常可以向連接客戶征收一次性建設成本補貼 (Baukostenzuschuss)。該建設成本補貼通常基于聯邦網絡局 (Bundesnetzagentur) 提出的績效價格模型。關于 BESS,杜塞爾多夫高等地區法院 (Oberlandesgericht Düsseldorf) 裁定,聯邦網絡局提出的價格模型不適用于 BESS。然而,法院也裁定,運營商通常可以征收補貼。由于聯邦網絡局對該決定提出上訴,我們正在等待聯邦法院 (Bundesgerichtshof) 的判決。
無優先接入電網
根據《可再生能源法》(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簡稱 EEG)第 8 條第 1 款第 1 句的規定,電網運營商必須立即優先將可再生能源和礦井瓦斯發電系統接入電網。然而,這并不適用于 BESS。但是,如果 BESS 不是獨立項目,它們可以使用與工廠本身相同的電網連接。在這種情況下,將定期提供快速電網接入。即使在所有其他情況下,電網運營商也不能以 EEG 下的系統應優先考慮為由推遲 BESS 的連接。EnWG 第 17 條第 2a 款對此進行了明確規定。
參與平衡市場
原則上,工廠可以參與平衡能源市場 (Regelenergiemarkt)。統計數據顯示,這已經發生了。與任何其他設施一樣,BESS 必須經過資格預審程序 (Präqualifikationsverfahren)。在此,必須證明相關工廠滿足供電安全的必要條件。之后,BESS 可以參與平衡能源市場的招標。
確保電網接入對于開發商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經濟意義,正如英國的經驗所示——英國的電池儲能系統 (BESS) 行業比德國領先三至五年。
目前,英國有 800 多個 BESS 項目處于不同的開發階段,引領歐洲建設存儲容量的努力,尤其是在公用事業規模層面。然而,這些項目中的很大一部分要到 2030 年代中期甚至更晚才能接入電網。這對開發商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因為他們要努力保持項目的經濟可行性。
此外,BESS 運營的收入也變得更具挑戰性。隨著參與輔助服務拍賣的 BESS 項目增加,清算價格大幅下降,導致運營商的收入水平與 2021 年和 2022 年的鼎盛時期相比明顯下降。雖然據傳聞,2022 年每兆瓦的收入為 140,000 至 160,000 英鎊(175,000 至 200,000 美元),但 2024 年的情況截然不同,收入水平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此背景下,英國開發商已開始從 2022 年開始優先考慮項目并處置資產,這意味著交易活動遠高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總和。這些交易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準備開工或處于早期階段的項目。
雖然這兩個國家并不完全相同,但德國的項目開發商、投資者和監管機構仍然可以從英國的經驗中吸取一些教訓。與英國一樣,電網接入可能會成為德國電池儲能系統 (BESS) 網絡快速擴張的主要制約因素。雖然對于共置解決方案來說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對于目前非常受歡迎的獨立 BESS 解決方案來說,這尤其可能是一個問題,因為這些解決方案的盈利能力很高。因此,必須確保項目能夠接入電網,并盡快消除圍繞建設成本補貼的法律不確定性,我們預計,一旦聯邦法院在 2025 年就后者作出最終裁決,情況就會如此。
盡管存在這些不確定性,但德國的 BESS 無疑正在崛起,因為聯邦政府一有機會就強調電池存儲對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政府、法院和監管機構可能會解決法律方面的當前初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