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表示,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中心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以及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和減少能源部門的排放,可能會成為全球能源領域下一個十年的顯著特征。然而,這種影響的程度和形式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報告稱,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翻一番以上”,達到每年945TWh以上。這將受到“人工智能優化數據中心”需求的推動,同期需求將增加四倍以上。AI數據中心越來越多地使用高效服務器,這導致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高的需求。
IEA表示,其預測的一個“關鍵輸入”是對這些服務器“近期”出貨量的預測,以衡量數據中心需求的增長。
國際能源署表示,“多樣化的能源”將滿足這一需求,盡管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由于其成本競爭力和在“關鍵市場”的可用性而可能會引領這一需求。
圖片:Unsplash
“人工智能是當今能源領域最大的事件之一,但直到現在,政策制定者和市場都缺乏全面了解其廣泛影響的工具,”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說。
美國和中國
“未來五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增長一倍以上,到2030年,其耗電量將與當今日本全國的耗電量相當。一些國家受到的影響將尤為顯著。“比羅爾說。
報告稱,到2030 年,美國和中國將占全球數據中心需求增長的近80%,分別增長130%和170%。美國和中國的大型科技和數據云公司聚集在一起,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之間已經達成了大量交易。擁有Facebook、WhatsApp和 Instagram的公司Meta已在美國簽署了數百兆瓦的太陽能光伏購電協議,亞馬遜和谷歌也執行了類似的策略,為不斷增長的數據中心業務提供動力。
人工智能也開始在供應和基礎設施方面嶄露頭角,越來越多地用于優化和電網服務。今年早些時候,PV Tech Premium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國有能源企業正在“爭相”將DeepSeek 人工智能平臺整合到其運營中,而美國政府此前也曾撥款尋求基于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來應對該國電網互聯的挑戰。
歐洲和日本的數據中心需求也將顯著增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需求也將逐漸顯現。
需求和效率
數據中心的需求將給全球電網帶來更大壓力,但這種壓力的程度尚不確定。國際能源署在其基準情景中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仍僅占全球用電量的3%。不過,這一比例可能會有高達45%的變化——到2035年,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至全球電力需求的約4.4%,這取決于未來十年的金融和技術趨勢。
然而,人工智能生成帶來的風險和需求可能會通過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來抵消。
國際能源署表示,能源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程度提高以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增加了遭受網絡安全攻擊的風險。同時,人工智能也是“能源企業防范此類攻擊的關鍵工具”。
對于排放而言也是如此。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需求的增加會推高總體排放量,但報告稱,“在整體能源領域中,這一增長幅度很小,而且如果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其帶來的排放量減少可能足以抵消這一增長”。人工智能還有助于加快太陽能光伏和儲能技術的創新。
“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能源行業處于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革命的前沿,”Birol說。“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可能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但如何使用它取決于我們——我們的社會、政府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