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貿易波動劇烈,關稅與政策利好并存
博世在5月8日的電話會議中指出,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穩定性給企業制定預測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是美方新關稅政策尚未明朗,歐洲與德國本土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可能帶來的經濟拉動效果也仍難以評估。
博世首席執行官施特凡·哈通(Stefan Hartung)表示,鑒于新一輪關稅措施尚處于評估階段,公司可能將進一步推動產品開發的“區域化布局”,以降低貿易壁壘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
他同時指出,雖然博世目前與美國政府正在溝通,但“企業并不能就關稅問題達成任何個別的、小范圍協議”,暗示行業整體仍需面對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一季度小幅增長,保持利潤目標不變
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博世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仍實現同比增長4%。相較之下,其德國同行舍弗勒(Schaeffler)則在同期營收下降2.9%,并將其歸因于行業整體需求疲軟。
博世重申了此前設定的2026年營業利潤率目標為7%,但同時坦言,要實現這一目標“將極具挑戰”。
裁員持續推進,歐洲業務成重災區
面對訂單減少與利潤壓力,博世已啟動新一輪裁員及降本增效措施。公司計劃裁減多達5,550個崗位;并將約1萬名員工轉為短時工作制,以應對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持續低迷;大多數崗位削減將發生在德國及歐洲市場。
博世強調,當前行業處于結構性調整期,未來人員規模的變化還將繼續,特別是在傳統動力總成、底盤系統等需求萎縮明顯的領域。
在這一輪美方關稅政策沖擊中,博世的應對策略顯得務實但也略顯保守。沒有明確反制措施,也缺乏主動性突破口,反映出這家百年工業巨頭在全球地緣格局劇變中的被動適應姿態。
另一方面,持續的裁員、區域市場收縮和研發區域化,也折射出一個現實: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正加速“本地化”“去全球化”,而德國供應鏈的高成本結構在這一趨勢下愈發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