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獲悉,該所與老撾第一鋼鐵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2×200萬噸/年褐鐵礦流態化焙燒提質工程項目”日前成功簽約。

老撾礦產資源豐富,礦業發展潛力巨大,礦石類型多樣且伴生礦多,具有獨特開發價值,但因缺乏技術等原因,礦產資源利用率較低。該項目采用過程工程所朱慶山研究員團隊研發的先進流態化焙燒技術,計劃建設2條200萬噸/年褐鐵礦流態化焙燒提質生產線,建成后將大幅提高褐鐵礦焙燒提質加工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
據悉,過程工程所在戰略礦產資源流態化焙燒領域有六十余年的研發積累。近年來科研團隊進一步發展了礦相結構定向調控、流態化過程強化、粗細顆粒停留時間調控和流化床反應器放大等理論與方法,開發了隔絕氣氛加排料閥、可正壓運行的旋風預熱/冷卻、高溫粉體顯熱回收等共性關鍵裝備,形成了先進的流態化焙燒成套技術,入選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并已在難選鐵礦磁化焙燒、鐵錳礦還原、磷石膏煅燒等項目上實現了工業應用。
老撾第一鋼鐵有限公司是老撾境內第一家全流程鋼鐵生產企業,在老撾擁有億噸級鐵礦石資源,致力于打造綠色低碳鋼鐵生態系統,包括綠色礦業開發、低碳鋼鐵制造、高端鐵基新材料開發等。
該項目簽約是過程工程所產業化技術與老撾優勢資源的精準對接,有望成為中國綠色低碳技術助力老撾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