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烏海寒意濃濃,然而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仍是一派火熱的建設和生產場景。在過去的10年里,這家公司通過引進美國先進技術,形成了以乙炔為原料建設、以1,4-丁二醇(BDO)為核心產品的一體化產業集群。作為自治區重點培養的“雙百億”企業,它與中國航天十二院合作的氫等離子體煤制乙炔項目是自治區軍民融合示范項目。公司年產5000噸氫等離子體煤制乙炔等一體化產品項目于2017年初開工,目前正處于工廠實驗階段。
一進入五虎山下的廠區,就可以看到航天東源創新發展研究院等研發中心的大樓在午后的陽光下巍然屹立。企業工作人員介紹,為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企業與清華大學、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分別成立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聯合研發中心、航天東源創新發展研究院、內蒙古東源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并重點打造內蒙古航天(國防)軍民融合產業化中心技術轉移示范基地。煤電、電石、1,4-丁二醇等精細化工產業一體化的產業鏈在廠區里形成了東西長達約3 公里的壯觀生產線。
企業董事長俞海明說,這條產業鏈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產品附加值。僅以1,4-丁二醇(BDO)為例,剔除每種產品所需的其他原料成本,銷售BDO的利潤是直接銷售原煤利潤的10倍以上。BDO是精細化工的基礎原料,以它為原料的產品被廣泛地運用于醫藥、化工、紡織、日化等領域。目前,東源科技一期已完成投資61億元,建成年產10萬噸BDO、24萬噸甲醛、72萬噸電石、70萬噸氣燒白灰窯、4×50兆瓦動力車間項目,年產值達到20多億元。
對于為什么要走煤制乙炔這條產業路徑,公司總經理朱慶和說,乙炔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這一創新解決了電石法制乙炔及石灰石開采帶來的“三廢”污染問題,具有工藝短流程、低資源消耗、潔凈高效等特點,對于推進煤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促進乙炔化工產業發展,加快地區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在經濟形勢偏緊的情況下,企業生產仍然滿負荷,隨著生產規模擴大、技術改進和內部激勵挖潛,企業生產成本實現了逐步降低。企業總經理助理劉向東估算,在全年產值不降,甚至略有上升的情況下,今年全年可比去年降低生產成本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