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表明了生態環境部的態度,糾正了過去一些地區出現的“一律關停”、“關了再說”等過激環保做法。
在第八條中明確說明:嚴格禁止“一刀切”,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
同時還指出各地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堅決遏制假借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名義開展違法違規活動,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
在此文件發布之后,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視頻會議上發表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講話,再次強調要杜絕“一刀切”!指出督查中我們發現問題后,交給企業和地方整改。整改時間安排大家可以商量,根據實際情況,有的半個月,有的一個月,有的兩個月甚至更長,不是發現問題馬上問責或一關了事。
生態環境部釋放的這個信號同樣給煤炭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大家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近幾年來環保與煤炭的關系頗為復雜,甚至很多社會公眾潛意識里已經形成了煤炭就是破壞環境的產業。
我想這是極為不公平的,魚眼看礦業有句話很有道理“所有的經驗和事實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產業,只有破壞環境的企業,沒有破壞環境的產業。因為個別企業、個別現象而否定整個產業其實就是典型的現代版因噎廢食”。
最近幾個月,各個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嚴格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煤炭人可以安心生產了,不用擔心被簡單粗暴“一刀切”了!
信號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做出修改
2018年12月29日根據中國人大網消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作出修改。本次修改標志著中國正在進入新的環評時代。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修改方面,將第十九條修改為:“建設單位可以委托技術單位對其建設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建設單位具備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能力的,可以自行對其建設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
眾所周知煤炭行業的發展不可能繞開環境,煤炭與環境的協同發展將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修改后,將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優勝劣汰會更加明顯,環評行業將朝著更合理的方向發展,這對于煤炭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信號三:國家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
2018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對督查檢查考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知指出:
要嚴格控制總量和頻次,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原則上每年搞1次綜合性督查檢查考核,同類事項可合并進行,涉及多部門的聯合組團下去,防止重復扎堆、層層加碼,不能興師動眾,動輒對著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影響地方和基層的正常工作。部門督查檢查考核不能打著中央的旗號,日常調研指導工作不能隨意冠以督查、檢查、巡查、督察、督導等名義。
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科學合理設置指標,視內容區分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鄉村、地方與部門、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等,體現差異化要求,避免“一刀切”、“一鍋煮”。改進督查檢查考核辦法,必要的記錄、臺賬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實績,不能一味要求基層填表格報材料,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評判工作好壞,不能工作剛安排就督查檢查、剛部署就進行考核,不搞花拳繡腿,不要繁文縟節,不做表面文章。
開展專項清理,從中央和國家機關做起,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撤銷形式主義、勞民傷財、虛頭巴腦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大幅度壓縮數量,對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要減少50%以上。
煤炭企業是各地督查檢查的重點,更加合理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能讓煤炭人更安心的搞生產,必須要為國家點贊!
信號四:國家毫不動搖的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在2018年11月初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國家釋放了這樣的信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加廣闊舞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舞臺。
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可以說是意義非凡。眾所周知,相比于大型的國企央企,民營煤炭企業特別是貿易商,公司規模小,實力弱,更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但卻有著很多的激情與活力,是煤炭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
民營企業出現一些問題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引導,國家釋放這樣的信號對于煤炭人來說可以說是一顆定心丸,未來勢必會得到更多引導與幫助。
會議指出當前要抓好6個方面政策舉措落實:
一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二是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四是完善政策執行方式;
五是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六是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