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5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恒大發布公告稱,公司附屬公司作為買方,擬向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不存在任何權利負擔的湖北泰特機電有限公司(“泰特”)的70%股權,總代價人民幣5億元。收購事項完成后,泰特將成為公司的附屬公司。

公告顯示,泰特是全球輪轂電機研發和生產的領跑者,其全資持有國際領先的輪轂電機及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研發生產企業e-Traction。
據了解,e-Traction創建于1981年,總部位于荷蘭,是國際領先的輪轂電機及電動汽車傳動系統的研發生產企業,技術已開發到第三代,擁有6大組合超200項專利技術,覆蓋電驅動動力系統的所有關鍵要素。
目前e-Traction在荷蘭、中國也均有生產布局,其產品自2009年起就已經在歐洲8個國家14個城市的公交線上廣泛應用。其研發生產的國內首臺量產輪轂電機驅動橋總成,創造了“三個第一”:中國產第一臺商用車輪轂電機驅動橋總成、全球第一臺低速大扭矩輪轂電機驅動橋總成、全球首批量產的輪轂電機驅動橋總成。
眾所周知,電機、電控、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誰擁有這些核心技術,誰將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處于核心競爭地位。而在電機領域,輪轂電機則代表著最先進的技術。由于輪轂電機驅動系統的特點是將汽車的“動力、傳動、制動”系統整合成為一套電機,若將其直接植入汽車輪轂里驅動車輪,將會省去了減速箱、傳動軸、差速器等80%的傳動部件,極大提升傳動效率,從而減少用電量和電池容量,整車重量也將大大減輕。
由此看來,恒大入主泰特后,就間接獲取了先進輪轂電機驅動技術,至此恒大完成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布局。
此前, 1月15日,恒大買下“薩博”基因的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然后又在 1月29日,與世界巔峰跑車品牌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獲取了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制造能力;1月24日,恒大入主卡耐新能源,掌握動力電池核心技術。
截至目前,雖然恒大已擁有了整車制造技術、電池核心技術、電機電控技術,毫無疑問,恒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已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但造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造車不是你想造就能造出來。汽車行業的進入門檻很高,恒大作為地產巨頭,跨界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雖然 “買、買、買”已經基本布局完整個產業鏈,但真正要實現量產、交付,將產品推向市場,沒有那么容易,其中將會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有很多。
“買、買、買”之后,還需冷靜下來,思考如何將這些資源真正地整合起來,達成協同運轉,實現真正的“造車夢”。
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會高歌猛進,但廝殺也會更加激烈。恒大能否順利造出車,現在還難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