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至今,由于能源價格飚升,居高不下,澳洲企業和家庭負擔的能源費用大大增加,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澳洲經濟的多個方面中顯現出來。
聯邦政府發起對核電使用的調查,被視為緩解能源危機的最新一搏,也被視為政府改變能源政策的一個契機。
但是,核電是否真能成為高電價重壓之下的一根“救命稻草”?
能源政策“右轉”?
在世界范圍內,鈾礦資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從已探明的儲量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和南非四個國家。其中澳大利亞儲量最大,為64.6萬噸,占41%;幾乎是排名第二的加拿大(26.5萬噸,占17%)的兩倍多。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三大鈾礦開采國,年產7000多噸,產量占全球核產量的10%左右。
雖然澳洲的鈾礦資源豐富,但在核電方面明顯落后于其他國家。1998年,澳洲立法通過《澳洲輻射防護與核安法案》,明文禁止興建或營運各項核能設施,包括制造核燃料的工廠、核能發電廠、核燃料 (鈾) 濃縮廠,及再加工處理廠。目前,火力燃煤發電仍占全澳總發電量的絕大部分。除了在悉尼主要城市附近用于醫療目的的一個小反應堆外,沒有其它的核反應堆。
澳洲政府上一次調查核能還是在霍華德政府時代。當時的報告稱,到2050年,澳大利亞將需要25個反應堆來滿足全國三分之一的電力供應。
聯盟黨的幾個重要成員一直在推動核電,以解決澳大利亞高昂的電力成本、現有燃煤電廠老化以及降低國家排放量的需求。從人均來看,澳洲是發達國家中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國家。
澳大利亞礦產委員會首席執行官Tania Constable對聯邦政府對核能的調查表示歡迎,同時稱,澳洲四十年以來一直存在著對全世界“最安全的”發電形式進行的“恐嚇活動”。
Constable表示,有關核電的國家討論早該進行,這是朝著確保澳大利亞能源未來邁出的重要一步。
“澳洲企業和家庭面臨著老化的煤電廠,發達國家中最昂貴的能源成本以及將大量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網中的實際和成本挑戰,這是難以接受的。”她寫道, “當世界其它地區正在部署最便宜的零排放能源時,澳大利亞應該很好地擁抱一個對國家進步和環境都有利的能源未來。”
一些聯盟后座議員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對核能的調查,認為核能可以成為推動電價下降和減少排放的一種方式。
Constable極力贊成在澳洲發展核能,因為它是唯一能夠全天候產生零排放的非水力電能:“核能是安全、可靠和負擔得起的。這是反對核電的人所忽視的不方便但基本的事實。”
對于核電的安全性,Constable援引柳葉刀醫學雜志2007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就工人死亡而言,核能是最安全的發電形式。日本有近16,000人死于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和隨后而來的海嘯,但在福島核電事故后無人因輻射曝露而立即死亡。
Grattan研究所能源項目主任Tony Wood也認為,就保持長期選擇權而言,調查是有道理的。
Wood表示,澳大利亞向零排放能源系統的過渡最有可能以天然氣、水力和電池儲存支持的太陽能和風能為主。“今天的核技術很昂貴,只有一種尺寸——XXL,”他說。
“然而,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如果非常高的可再生能源世界的成本和可靠性成為問題,并且在商業化的小型核反應堆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那么在澳洲發展核能的可能性就很大。
“因此,如果只是為了多一個選擇權,澳洲政府理解并關注這些發展是有道理的。” Wood說。
在調查的參考條款中,泰勒要求“報告未來政府考慮核能發電所需的情況和先決條件,包括澳大利亞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
它應涵蓋健康和安全、環境影響、能源承受能力和可靠性、經濟可行性、社區參與、勞動力能力、安全影響和全國共識。
泰勒說:“澳大利亞政府支持能源系統,為消費者提供負擔得起的可靠能源,同時履行澳大利亞的國際減排義務。澳大利亞的能源系統正隨著新技術,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模式以及主要行業的需求負荷變化而變化。與此同時,國家電力市場的間斷性性低排放發電技術的產能大幅增加。”
核電阻力
過去數十年來,在澳洲發展核電的呼吁一直遭到反對。迄今為止,這一阻力也沒有變得更小。
影子能源部長Mark Butler近日批評道,泰勒的行動表明“自由黨的極右翼仍在支配政府的能源政策”,同時指出核能價格比可再生能源貴三倍,“造成了重大的健康和環境風險”。
“這是危險的,昂貴的,并且消耗大量的寶貴水,澳大利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水安全威脅。” Butler說。
工黨領袖Anthony Albanese昨天質疑政府為何發起核電調查。
Anthony Albanese說,核能的可行性之前已經“多次”檢驗過,研究表明核電在連接到其他系統時可能比風能或太陽能高出三倍。這項調查表明政府正在放松其對目前核能禁令的立場。
他說,泰勒部長應該提出核電站的可能位置,因為可電廠需要大量的水,而且必須建在河流或海岸附近。他警告,考慮核電時必須考慮切爾諾貝利和福島這樣的災難。
在澳洲建立現代核電站的另一個因素是,為了實現規模經濟,核電站往往非常大,通常具有幾千兆瓦(MW)的發電能力,遠遠超過典型的燃氣或燃煤機組,這些機組的典型發電能力在200-600MW之間。
建造一座大型核電站的成本太高,或許澳洲的任何私人公用事業甚至財團都不太可能熱衷于承擔該項目。
例如,英國正在建設的3200兆瓦Hinkley Point C工廠的估計成本約為250億澳元,而且不包括為其生產的電力支付的大筆保證金。
簡言之,澳洲的核電可能需要政府所有或大量政府補貼。
另外,與煤炭不同,煤炭不需要太多加工即可用于發電站,而核反應堆不能簡單地用鈾礦石作為燃料。當開采的鈾礦石轉化為含有約90%鈾氧化物時,核燃料循環就開始了。澳洲國內的工業只參與了這一初級步驟。
鈾氧化物出口到海外后,將在海外轉換為六氟化鈾。接下來是富集,即關鍵的裂變同位素U-235從0.7%的自然濃度增加到3-4%的濃度。最后,將濃縮鈾摻入鋯合金燃料元件中。
這一加工過程通常發生在多個國家/地區。例如,澳大利亞鈾可以由日本電力公司購買,運往加拿大進行轉換,在法國進行濃縮,然后在日本的反應堆中加入燃料元件。為了防止澳洲的鈾用于制造核武器,澳洲的外交部和貿易部有復雜的保障措施來跟蹤這一切。
2016年,皇家委員會在南澳調查后,考慮了在澳洲生產濃縮鈾的可能性,原則上這將大大增加鈾的出口價值。但皇家委員會發現,雖然澳大利亞可以輕松建立技術能力,但全球市場已經供過于求。目前沒有更多濃縮鈾的商業市場,并且它不太可能顯著增長。
“鈾機會”有多大?
澳大利亞工業、創新和科學部(或DIIS)預計鈾價將在2021年出現增長,因為澳洲ERA 公司將在2021年關閉Ranger礦,澳洲鈾的產量將出現下降。
2019年一季度,鈾的低價阻礙了勘探投資,據統計, 2019年第一季度鈾勘探投資為230萬澳元,與上一季度的360萬澳元相比,下降了36%以上。
由于美國國內產量下降和能源產量增加,美國的鈾市場依賴外國供應。近期投資者較為關注澳洲鈾業,因為澳洲鈾占美國進口量的18%。
近期的兩個消息或為澳洲的鈾工業帶來變化。2018年初,兩個美國鈾礦商請求總統以“第232條”保護美國的鈾工業。
第232條是美國貿易擴展法案的一部分,該法案允許在“國家安全”的基礎上進行貿易壁壘。如果請求獲得批準,將限制許多外國公司向美國核電廠提供鈾。這意味著從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購買的鈾數量減少。
但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了這一請求。無論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很明顯這對澳大利亞的鈾礦商來說是個好消息。澳交所鈾板塊隨即出現了一輪上揚。
另一則消息則是去年底,路透社報道,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NNC)正在尋求投資海外鈾礦以確保中國核電發電量的預期增長。
根據CNNC的數據,截至去年8月份,中國的核電量為42千兆瓦(GW),另有16千兆瓦正在建設中。預計2020年將達到約58吉瓦。中國已有三年尚未批準任何新的常規核項目,如果要達到目標,即在2020年前建設至少30吉瓦的新增產能,將需要加快審批程序。
CNNC在尼日爾和澳洲均有海外投資,還在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蒙古開展了其他項目。CNNC表示愿意接受合伙企業的少數股權或者收購整個公司。未來或許可以期待的是,中資在澳洲加大鈾業投資,使中澳鈾業合作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