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氫能被寫入《能源法》,到5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明確開展燃料電池產業化示范應用,氫能產業可謂是利好消息頻傳。
氫風漸起!在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將迎來重要的機遇期。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氫能已被列入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重點任務。
在國家氫能政策出臺前,各地區就已搶灘布局氫能產業,并持續加碼,“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氫云鏈整理了目前各地區十四五規劃布局中對于氫能的定位與計劃,以饋讀者。
各省十四五規劃的氫能規劃
陜西:重視能源綜合應用,加快陜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設
布局建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氫能、核能、鋁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基地、衛星應用產業集群和優勢明顯的稀有金屬深加工基地。
推動能源化工產業清潔化高端化發展。調整優化煤電布局,積極發展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加快陜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設。
吉林:建設中國北方氫谷,探索天然氣摻氫氣技術應用
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加快建設白城國家級高載能技術基地和中國北方氫谷、云谷,全面融入共建東北西部生態經濟帶。
加快“氣化吉林”建設,提高天然氣、煤炭、石油、油母頁巖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水平,探索天然氣摻氫氣技術應用,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遼寧:壯大氫能等新能源產業
培育壯大氫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河北:建設張家口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城市
精心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因勢發展奧運經濟,建設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城市,打造河北發展重要一翼,努力交出“兩份優異答卷”。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鋼鐵、石化、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制造、氫能等18個重點產業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大力發展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
山東:建設山東半島“氫動走廊”
以核電、氫能、智能電網及儲能等為支撐的新能源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前沿新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先進基礎材料等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優化區域重點產業鏈布局,加快鋼鐵、煉化向沿海地區集中,打造裕龍島高端石化基地、日照-臨沂先進鋼鐵基地,建設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世界鋁谷、山東半島“氫動走廊”。
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煤電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氫能,拓展外電入魯通道,穩步推動核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完善油氣儲輸網絡。
貴州:做優煤炭產業,推進氫能產業加快發展
大力發展基礎能源和清潔高效電力,做優煤炭產業,扎實推進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進煤層氣、頁巖氣、氫能、地熱能等加快發展,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上海: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加氫站建設
以更大決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公共領域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建設,倡導低碳綠色出行,加快構建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綠色交通體系。
廣西:大力發展氫能,構建多元化能源體系
構建多元能源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深度開發水電,積極穩步發展核電,適度發展清潔煤電。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加快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
從各省市規劃看,“綜合能源發展”是氫能產業發展重點,氫能成為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的重點技術方向。同時,從規劃內容看,多數各地區將氫能產業定位于早期階段,但在產業布局上已十分重視。
“十四五”氫能產業如何迎接“機遇期”
在“三橫三縱”提出之始,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新能源汽車重點技術方向,并在“十五”期間重點展開示范應用,到“十三五”期間,燃料電池重新進入社會視野。進入“十四五”,有望單獨出制定氫能燃料電池規劃。
由于能源轉型、能源融合的大趨勢和氫能的獨特優勢,從中長期來看,氫能產業將繼續被看好。但在短期內,產業能否進入快速發展期,一方面取決于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取決于行業同仁的努力。
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趨勢確立,多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呈現“競合”關系。即使在氫燃料電池獨具優勢的重型運輸領域(如重卡等),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也要遠快于燃料電池汽車。以重卡為例,2020年純電動重卡已售出超過5000輛,而氫能重卡尚未超過1000輛。
在燃油車替代和純電動汽車競爭的雙重壓力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需要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動關鍵零部件和制氫的成本下降;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穩妥推進工程示范;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