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安徽首個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在合肥揭牌。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下,合肥能源大數據中心將廣泛匯聚水、電、氣、熱等信息和數據,通過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政府、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精準和智慧化的服務,創造更加綠色、清潔、共享、共贏的城市數字化能源生態圈。
近年來,合肥牢牢把握高質量創新發展脈搏,聚力打造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制造業基地、產業創新中心。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賦能經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合肥速度”令人矚目。為了進一步優化城市能源結構,提升整體用能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支出。今年1月,合肥市人民政府與國網安徽電力有限公司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政企合作”模式下,共同推動城市能源數據中心和濱湖智慧能源示范區建設,助力新型智慧城市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今年9月,合肥市智慧能源平臺上線,率先完成電力數據接入,并開發5項大數據產品。”合肥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是支撐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運轉的基礎。
截至目前,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累計接入2.5萬戶高壓電力用戶,168個充電樁,60座光伏電站,后期將逐步接入政務和氣、水、熱、石油、煤炭等數據和信息。該中心將通過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向政府、企業和居民等用能各環節,分別提供精準、差異化、智慧化的服務。
面向政府部門,中心對全市能源的種類、結構、運行和效率全景監測,對重點企業能耗總量和強度 “雙控”管理,支撐政府實時掌握能源運行狀態,研判經濟發展態勢。
在今年疫情和復工復產期間,合肥供電公司深挖數據價值,連續編制27期《基于電量的合肥市企業復工數據分析報告》,精準分析全市各區縣、11大行業的產能恢復和變化趨勢,對于政府部門落實分區、分級的精準復工復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中,通過對全市112貧困村1081個臺區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進行大數據分析,合肥供電公司精準定位問題,及時安排農配網工程改造。“十三五”期間累計精準為350個貧困村投資3.05億元進行升級改造,農網供電可靠率提升至99.872%,戶均配變容量提升至3.16千伏安。
面向企業,能源大數據進一步降本增效,優化營商環境。合肥供電公司借此構建貼近用戶的服務新體系,充分滿足多元化服務需求。面向重點用戶提供能效診斷、能源托管等“一籃子”服務。“大數據分析讓我們為大型企業的服務更加主動,甚至可以做到比用戶更提前感知需求。”據合肥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起,他們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到全區汽車制造業用電量漲幅較快,第一時間電力客戶經理主動上門,與國軒新能源、蔚來汽車等企業對接,做好電力增容準備和安全供電服務,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博得先機”。
面向居民,能源大數據開展個性化“用能畫像”,通過對“水電氣”等家庭用能習慣進行智能分析,輔助能源企業精準開展智慧服務。2020年,該公司已完成濱湖新區10萬戶居民的用電大數據分析,有力的輔助了人口普查工作開展和社區“空巢”老人關懷等工作開展。
下一步,合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將深化建設和運營,加快能源大數據匯聚、存儲、計算等研究和應用。有力支撐安徽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全面提升全省能源數據開發和利用水平。未來,合肥市將實現能源供應可靠,公共服務更優質,城市發展更綠色。 (李巖 王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