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國海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統籌地下和地上資源,創新管理模式,油氣 勘探和開發兩個環節變接力傳遞式為交流互動式, 按項目管理探路海上油氣田勘探開發一體化,“一體化”威力初顯:
全年啟動試點項目6 個
新增石油地質儲量近 9000萬噸
當年貢獻產量近 10萬噸
項目預期加快建產速度 1年 以上
重塑“一體化”發展格局
大力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一直是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強調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稱有限公司)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
勘探開發一體化一般 指在油田勘探開發中,將勘探、開發兩個獨立系統緊密結合起來,使勘探環節向開發延伸,開發生產向勘探滲透,變前后接力為相互滲透,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優化。

“十一五”以來,勘探開發一體化對海上油氣田的增儲上產和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由于沒有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統籌管理,難以形成高度集約的一體化等原因,近年來勘探開發一體化在實現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以渤海油田為例,2014年以前,油田高峰期曾同時運行4個大工程項目組、14個小工程項目組,項目人員500余人,人員來自近20家單位。雖有跨項目的統籌辦法,仍無法避免資源協調困難、專業分散、勘探開發一體化推進遲緩等問題。

2014年至2019年,通過“做實一體化”,渤海油田形成了勘探開發生產多贏局面,為在生產油田提供5000萬噸探明可動用儲量,推動了5個老油田持續穩產增產,加快了一批油田的早日投產。
這一時期勘探開發一體化主要強調一體化理念 ,采用的是探井(一體化井)總體實施后前期研究項目的管理模式,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深入、資源劣質化也逐步顯現,逐漸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求, 再加上外部環境的制約,某種程度上延長了油田的勘探開發周期,增加了管理成本。

為重塑“一體化”發展格局,2019年10月以來,有限公司組織各部門、各分公司進行多次討論,就深化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工作方式、方法、組織形式和規章制度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在總部設立了組織機構統籌管理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形成了《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方案 》, 選定了示范項目,同時優化部分分公司已組建的勘探開發一體化組織機構,通過實體化組織、項目式管理、單列預算、獨立考核等措施大力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打破部門利益壁壘 ,實現各方利益一致化,建立最終以產量為目標的利益共同體;打破現有程序壁壘, 實現項目決策快速化,摸索一套精簡的項目運行程序,形成示范效應;打破地上地下壁壘, 融合業務板塊,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經濟效益最大化,提升公司上游整體效益。
新“一體化”探尋更多可能
新發展形勢下的勘探開發一體化被有限公司賦予更深刻的內涵。
整體來講,“一體化”的指導思想是要建立儲量價值管理的新模式,形成工程與地質、地下與地面、技術與經濟、生產與銷售等一體化研究管理的新機制,目標就是要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和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一體化要做到“N+1”,“N”是設施設備的年限、設施設備年限加勘探成本加區域綜合實現的成本、管網輸送能力、油氣水處理能力、用海、區域環評等條件。1就是儲量,圍繞著設施能力發現儲量,降低發現門檻,實現降低成本、降低建產周期的目標。
一言以蔽之,新形勢下的勘探開發一體化,不再簡單聚焦于勘探、開發的相互滲透,而是儲量、投資、產能、產量、成本、利潤等系統指標綜合考量后的“一張藍圖干到底” , 旨在通過全要素、全領域、全專業的研究融合、部署融合、方案設計融合、目標融合、運行融合,達到升儲量、升產量、降建產周期、降成本的預期目標。

這是一種發展境界上的極大提升。過去的一體化側重解決的是一時一事,而如今的一體化,則是在宏觀把握油氣生產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和未來投資的基礎上, 進行更精準更長遠更經濟的開發定位、微觀設計和排兵布陣。
按照這種思路,有限公司將2020年實施的6個試點項目的勘探開發一體化,劃分為“設施饑餓型”、儲量滾動型、區域統籌型三個類型,并根據各自的開發設想,分門別類進行統籌推進。
以“設施饑餓型”為例,這類油氣田產量遞減快,亟須探索油田內部新構造塊、新層系、新類型,尋找接替儲量,改善開發效果,或開展難動用、低品位儲量開發技術攻關,尋找甜點段和甜點區,改善開發經濟效果,提高已探明儲量的動用程度。與此同時,這類油氣田生產設施處于不飽和狀態,有富余的在生產平臺、油氣管網等生產設施可以依托。因此,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精髓就在于圍繞設施能力發現儲量,降低發現門檻,從而實現降低成本、降低建產周期的目標。

未來,隨著研究的加深,勘探開發一體化將被賦予更多可能。
典型做法正在加速復制中
渤中13-1油田區勘探開發一體化試點項目,是2020年有限公司勘探開發一體化“設施饑餓型”的典型代表。
2009年投產的渤中13-1油田,有5口日產油低于10噸的低產低效井,急需尋找替代儲量。
“去年年初,我們原計劃打3口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渤中13-1老油田低產低效問題。”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開發室主任康凱說,“沒想到這個常規項目,因為‘一體化’的介入,不僅收獲頗豐,也讓我們站到了勘探開發的更高層次上。”

在“一體化”視角下,該油田區不再聚焦于短時期幾口井的產量,也不再是勘探、開發兩條線的來回反推倒算,而是放眼整個區域發展大盤,找準勘探、開發、生產等各個環節之間的結合點,將沉睡的資源潛力發掘出來。
勘探一路利用現有低效井側鉆,穿過同一構造的渤中13-1油田,升級深層渤中13-2區塊的規模儲量,為把儲量快速轉化為產量提供條件;開發一路緊貼勘探評價,利用平臺低產低效井井槽部署開發評價井,通過試采方式代替勘探產能測試,項目快速推進,實現當年探井完鉆、當年方案申報、當年試采井實施、當年建產;試采方案依托老油田生產設施、結合最近管網進行設計,大幅降低新建平臺成本,并以最快速度實現建產;在實施評價井的同時形成區域生產中心,讓一次次的勘探發現形成“聚變”,像滾雪球一樣不斷擴大產能……

2020年,該油田區實現勘探發現儲量升、開發貢獻產量升、項目建產周期降、勘探開發成本降的目標,成效十分顯著:
實施探井4井次,新增探明原油儲量數千萬噸
渤中13-2區塊成功升級為億方級儲量規模。首口試采井日產油氣超500噸,成為目前渤海深層潛山強揮發性油藏最高產量井。
該區塊整體開發方案預計較常規項目縮短1年建產周期 。
勘探開發統籌優化資料錄取,減少部分產液剖面、產能測試工作量;通過一體化結合與精細井軌跡優化,有2口井均節約進尺200米以上。
而這僅僅是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初期成效。

在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生產鉆完井工作會議上,中國海油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勇要求,在試點項目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的范圍,探索勘探開發一體化項目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形成較為完善的勘探開發一體化系列管理制度、固化工作模式、組建專業化的工作機構,將具有海上特色的勘探開發一體化項目打造成新的產量貢獻主力軍。
目前,6個試點項目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均已比較成熟,并處于向同類型項目加速復制狀態。

通過對渤中13-1油田區勘探開發一體化試點項目的運行,僅渤海石油研究院就已固化了院長掛帥、首席牽頭的組織保障協同一體化、信息共享一體化、試采與評價資料統籌錄取一體化、勘探與開發井位部署一體化等具體做法,并即將推廣到曹妃甸13-1油田、渤中29-4區域等開發項目中,努力讓一體化在渤海油田中長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