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10時16分,隨著濟南市商河縣沙河鎮寧家村村級光伏電站澆注第一方混凝土,標志著山東一建承建的濟南市第三批光伏扶貧工程開工建設。
濟南市光伏扶貧工程是山東省濟南市發改委和扶貧辦貫徹國家倡導精準扶貧、科學扶貧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部署要求,計劃在全市7個縣區的貧困村利用集體閑置建設用地建設全額上網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繼2016年實現第一批光伏扶貧工程(共300個村)、2017年上半年實現第二批光伏扶貧工程(共224個村)全部并網發電后,各縣區又開始實施第三批建設。第三批共326個貧困村,206個電站,部分項目采用多個貧困村合建模式,其中商河75個電站、濟陽44個電站、歷城4個電站、章丘15個電站(合建規模大)、長清39個電站,平陰13個電站、天橋8個電站、南部山區8個電站,項目總建設規模17905千瓦,平均每個村級電站裝機容量55千瓦,電站可穩定運行25年,電站所發電能全部接入公共電網,發電收益惠及全市貧困戶。該項目優化運維管理服務,按照“線上集中運維+線下統一維修”相結合的方式,設置專用服務器,建設光伏扶貧項目運維管理云平臺,通過該智能平臺對全市光伏扶貧項目實施數據采集、全過程監控和管理。
集團所屬山東電建一公司是該工程的EPC總承包方,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主動承擔央企責任,秉承“奉獻社會、共建和諧”的理念,把參與公益事業、回饋社會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亮點工程、民心工程。
項目自開工以來,濟南市光伏扶貧商河項目部在新能源公司的領導和總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實施精準扶貧、打造惠民工程”為目標,積極與國家電網、地方發改委、扶貧辦、鎮政府、村委會溝通,努力克服作業面分散、場地平整、組件供應緊張、設備到貨晚、并網點確認、外線施工協調等困難,創新施工方法,優化施工方案,科學組織各項資源,積極推進工程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聘請專業勘測公司做巖土勘察報告,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場地分別采取獨立基礎和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并且請專業檢測公司針對基礎做抗拔承載力試驗,確保電站基礎施工質量;利用獲評為省部級工法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施工工法》對光伏支架和組件安裝進行工藝方法和工序流程控制,采用組件拼接模塊化流水線作業確保組合與安裝工序的緊湊和合理銜接;結合農村電網實際情況,根據每個村的變壓器容量和線路情況,優化并網點選擇方案,采取地埋電纜和架空線路結合的接入方式,盡可能地減少發電量線損,確保電站滿發多發電。各項先進技術方案和高效管理措施的落實,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工程成本,促進了基礎澆筑、支架安裝、組件安裝、電氣設備安裝、電纜敷設接線、外線并網等節點的完成。
光伏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科學扶貧的一個創新舉措,也是實現綠色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是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有益探索,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