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據:我國每年靠土壤捕獲多少碳?
2022-11-10 09:34 來源:蔣高明 生態家園 2022-11-06 瀏覽:
題目
|
我國每年靠土壤捕獲多少碳? |
內容
|
土壤碳庫主要儲存有機碳,它們來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排泄物、分泌物等,上述成分分解后以土壤腐殖質形式存在,相對穩定。遺憾的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長期以來由于僅用地而不養地,土壤有機質下降嚴重。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的中國黑土區,土壤退化就使其固定的碳向環境凈釋放。中國黑土地總面積3523萬公頃,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黑土地解決了中國超過10%以上人口的吃飯問題,然而其代價也是沉重的。
中國科學院和黑龍江省有關科研機構研究數據表明,東北地區坡耕地黑土層厚度已從60~70年前的80~100厘米減少到現在的20~3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由12%下降到1~2%,85%的黑土地處于養分虧缺狀態。黑龍江省黑土層流失厚度每年達到0.6~1厘米;吉林省30厘米以下薄層黑土面積已占黑土總面積的42%。
中國有18億畝農田,平均容重1.2噸/立方米,若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的話,從相當于土壤從空氣中凈吸收了306億噸CO2。即使我們利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增長過程,每年也約有10億噸的CO2被固定在土壤里中。目前中國經濟活動排放的凈CO2約為70億噸,至2015年將超過100億噸。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依靠土壤捕獲碳的量是巨大的,且技術上也相對容易操作。 |
原題
|
耕地變黑可捕獲巨量溫室氣體 |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11月24日,全國碳市場在第330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2億噸大關。截至當日交易結束,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億噸,成交額88.36億元,超過半數的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了交易。
11月24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交易所”)舉行香港國際碳市場啟動慶祝典禮。國家電投作為內地唯一受邀能源電力企業,攜所屬碳資產管理公司、香港財資公司參加慶典。國家電投獲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首批會員紀念獎杯,國家電投碳資產管理公司和香港財資公司獲香港國際碳市場首批參與機構紀念獎杯。
在今冬大幅度降溫來臨前,華德智慧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靜海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搭建的智慧供熱輸配中心已穩定運行。
11月24日,普洛斯聯合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等多家權威單位發布《2022年零碳園區實踐白皮書》,聚焦綠色投資、數智運營、融合共生、“碳”循未來等維度,充分探索零碳園區實踐的必要及充分條件,致力于攜手上下游客戶、合作伙伴共建零碳園區生態。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循環”科考分隊宣布,他們成功研發了完全自主的“貢嘎”(GONGGA)大氣碳反演系統(以下簡稱“貢嘎”系統)。這是“全球碳計劃”2022年全球碳收支報告首輪脫穎而出的大氣反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