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
訂閱
節能技術和裝備重點是高效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儀器設備
全球第一份全面的能源路線圖顯示,政府采取行動,迅速推進清潔能源發展并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可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并達成凈零排放。
記者21日從中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日前,青海省“電力高頻數據碳排放”智能監測分析平臺完成上線試運行,開創了中國大規模微觀個體碳排放實時監測的先河。
“3060”是時下最熱的話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面世半年多時間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龍頭企業如何看待碳中和?如何制定時間表?近日,由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對百余家頭部企業調研形成的報告顯示,89%的受訪企業計劃在五年內達到行業中上水平,過半企業表示要做行業的減碳先鋒,近40%的企業已經制定了碳中和時間表。
完成“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屢次成為熱點,落實雙碳目標打響雙碳之戰,成為各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作為主戰場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成為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是新的挑戰。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和規范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提高中央資金使用效益,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的積極性,我們制定了《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現予以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中央預算內投資生態文明建設專項管理暫行辦法》(發改環資規〔2017〕2135號)同時廢止。
近日,由中國節能管理的“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中節能區域減排及污染防治基金項目”,作為2020年亞行優秀項目在“亞行國別項目檢查線上研討會”上進行推介展示。會上,亞行及各參會部委對中國節能亞行基金項目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堅強韌性、敬業精神和突出業績予以了高度肯定。
3D打印已經開辟了一系列全新的可能性。一個例子是生產新型渦輪機斗。然而,3D打印過程通常會在部件中產生內部應力,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裂縫。現在,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成功地利用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研究用中子源反應堆的中子,對這種內部應力進行非破壞性檢測,是改進生產工藝的一項關鍵成就。
恢復世界生態系統的創新思維。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日益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光伏產業更是通過核心技術創新步入健康快速的發展軌道。憑借30多年積累的數字信息技術與光伏技術的創新性跨界融合,華為致力于引領綠電走進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并通過全新家庭綠電解決方案,助力家庭用戶實現綠色電力自給自足,為保護地球生態注入綠色動能。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充分發揮節能監察的監督保障作用,持續推進工業節能和能效提升,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現就做好2021年工業節能監察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16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天津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勛出席會議并講話。
從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到不久前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半年間,“碳中和”從一個陌生的專業詞語成為高頻熱詞。近日,由科技部組織召開的以“碳中和的科技創新路徑選擇”為主題的第S60次香山科學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進行了深入探討。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能源安全總體形勢如何?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關系?今年夏天,會不會出現大面積的供電緊張?如何保障供需偏緊地區的能源安全?近日,《中國電力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
4月12日,由我所承辦、以“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選擇”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60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中國工程院杜祥琬院士、我所劉中民院士、北京工業大學聶祚仁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共同擔任會議執行主席。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出席會議并講話。
為促進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國家能源局組織有關單位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1年4月15日至5月15日。歡迎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寶貴意見建議,通過電子郵件或傳真形式反饋至我局新能源司。
2021年4月8日,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資環領域及能耗雙控系統工作會議,傳達2021年全國發展改革環資系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分析能耗雙控工作形勢及數據中心能耗保障要求,并對下一階段碳達峰碳中和、能耗雙控等有關重點工作進行部署。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吳道聞主持會議并講話。
節能技術和裝備重點是高效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儀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