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近一個月以來15次觸及漲停,自2005年啟動匯改以來,這一驚人走勢還是首次出現。一時間,“熱錢導演人民幣連續漲停”的說法充斥市場。昨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對上述說法予以否認。
10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突然出現連續漲停行情。10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首次觸及單日漲幅上限1%,在隨后的十多個交易日里,人民幣匯率又14度升至漲停價位,創下18年以來新高。自7月下旬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6.3967的年內低點算起,即期匯率升值幅度已達到2.6%。
連續的升值也引發人們對熱錢的擔憂。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9月13日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后,美元貶值預期加劇,非美貨幣被迫升值,大量熱錢涌向新興市場,經濟正逐漸回暖的我國成為熱錢的主要目標。
對此,外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主要發達經濟體相繼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政策、主權債務危機出現積極進展、國內外貿出口增速加快、經濟顯現觸底回升跡象等因素作用下,市場擔憂我國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但統計數據尚不支持當前我國跨境資本流入壓力顯著增加的判斷。
從結售匯情況看,10月我國銀行代客結匯環比下降9.1%,售匯環比下降10.6%,結售匯順差78億美元,環比小幅增加15億美元,但10月遠期結售匯仍為逆差。從跨境收支情況看,10月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環比下降4.9%,支出環比下降6.3%,收付逆差53億美元,連續兩個月小幅流出。
對于人民幣強勢漲停表現,外管局負責人認為,近期市場情緒由前期對中國經濟和貨幣前景的過于悲觀轉向樂觀,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勢偏強。總體來說,當前國內外匯供求仍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預期基本穩定。我國國際收支有望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國際經濟問題專家趙慶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依舊嚴格、A股市場走勢持續低迷、人民幣升值空間有限,僅有的存貸利差優勢不足以引發大量的熱錢流入。 另外,我國實行資本項目管制政策,熱錢偽裝進入內地市場也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