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4月27日在海口舉行的“探尋企業真實成長”高峰論壇上指出,現在中國已經走到1978年以來的新起點,是未來30年改革開放的開始,其發展的立足點將轉向提高質量和效益。
張燕生指出,盡管“十一五”GDP的增長速度是11.2%,但服務業增加值和研究經費支出等在GDP的占比,以及單位GDP能耗降低等指標卻完成的不好或者困難。
中國一向有著“破8的“擔憂,即有觀點認為GDP增長不足8%則會導致大量失業。對此,張燕生認為,去年,GDP降到了7.8%,比“十一五”下降了3.4個百分點,企業成長的真實環境、宏觀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
第一,經濟減速但是內需的貢獻超過了100%,而消費的貢獻超過了投資;第二,去年宏觀的研發、創新支出占GDP比重上升到1.97%,是過去10年增長最明顯的;第三,去年GDP的速度大幅度下降,但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是過去10年上升最快的。
與此同時,收入和民生方面的兩組數據顯示,一是過去10年,GDP增速高于人均,人均的GDP增速高于城鎮,城鎮的GDP增速高于農村。二是去年經濟減速,呈現出相反的序列,GDP增速低于人均,城市低于農村,農村低于農民工的增速。
“我們現在面臨的變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是總量的還是結構的,是可持續的還是不可持續的?“張燕生認為,一個新30年的結構已經開始,企業也將會經歷一個脫胎換骨的轉型之痛。
去年,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首次超過日本,但大多數都是在傳統行業,而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小企業的轉型之痛是缺訂單、缺人才、缺技術、缺融資、缺規范。
“怎么辦?“張燕生認為,總的判斷,前30年,中國企業真實成長掙的是血汗錢,而未來30年才是中國企業真實成長的黃金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動力和模式在未來30年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需求結構發生變化,誘導新的供給結構的轉換,其中包括城市化。今后重點發展的五大城市帶將會出現可以同紐約、倫敦媲美的世界型中心城市和世界型的城市帶,這個城市帶將會帶來消費升級的持續動力,包括知識型、創新型和智力型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包括中產階級人數的倍增,包括經濟的國際化。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第一次出現一個巨量,中國下一步的中產階級的人數在未來20年將從2.3億人增加到6.3億人,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一個龐大的消費者人群。
其次,企業有能力投資于創新、創意、創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中國企業真實成長的黃金時期到來了。由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已經沒有太多的余地,而如果轉向物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人流上尋找效益,可能還有200%、300%的成長空間。因此,下一步的改革的重點是怎么把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在流通中物流成本、制度成本大幅度的下降。
第三,企業將從過去簡單的模仿走向創造型模仿和走向創新。此前,全球創新資源高度的集中在美日歐大三角地區,中國在創新資源積累上處于劣勢。
最后,中國下一步的發展將更加重視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