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在三季度開局看起來并不樂觀,國務院強調的經濟運行下限——穩增長和保就業指數均創近一年新低,而這也加強了近期可能會出臺溫和刺激政策的市場預期。
昨日,匯豐銀行發布7月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為47.7%,創11個月最低水平,這也是該指數連續3個月處于50%枯榮分水嶺以下,表明制造業持續處于萎縮狀態。從分項指數來看,7月匯豐制造業PMI就業指數初值降至47.3%,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此外,在其他分項數據中,產出、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等項目持續萎縮。不過庫存也同時下滑,顯示制造業去庫存速度正在加快。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制造業延續放緩態勢會增加勞動力市場壓力。鑒于決策層最近強調增長的“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PMI初值增強了進一步政策微調以穩定經濟增長的必要。
“政策層近期釋放的穩增長信號無疑有助穩定市場預期。”屈宏斌表示,一方面明確調結構的同時今年要達到7.5%的GDP和低于3.5%的通脹目標,另一方面確定經濟增長的底線為7%。就穩增長的具體領域國務院總理日前也有明確表述。鐵路建設投資、節能及信息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都將加大投入,此外對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也會有所增加。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有助于降低未來幾個季度經濟繼續下行的風險。
有分析指出,制造業PMI數據表明未來制造業將經歷一個優勝劣汰去產能的過程,但同時帶來的就業壓力凸顯穩增長的必要。
在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看來,數據偏弱是客觀事實,穩增長的舉措會加快出臺,支持出口,鼓勵消費,穩定投資的相關政策會加大力度,穩增長的政策對股票市場的穩定也會起到支持作用,現在市場明顯出現了淡化利空的跡象,市場有希望轉為強勢,無需悲觀。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則表示:“需要穩增長措施,但穩增長不會用舊方法,沒有一攬子,重心是要與調結構結合,別指望下半年很快見效,反正下半年也不會速度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