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6%,增速比6月份提高5.3個百分點,實現強有力反彈。專家分析認為,近期諸多經濟數據印證中國經濟正在好轉,但面對經營成本繼續上升等不利因素,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有待進一步鞏固。
統計數據顯示,1至7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03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1%,增速與1至6月份持平。但7月份利潤增速明顯上漲,當月主營活動利潤34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比6月提高4.1個百分點。
山東沂源新力環保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禮近兩個月來明顯感覺到形勢好轉。“最近訂單比上幾個月要多,受整個經濟形勢向好影響,各地建筑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開始增大。”王禮說。
近期公布的不少數據都說明中國經濟企穩態勢日漸明顯。海關總署公布的7月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出口增長5.1%,進口增長10.9%,相比6月雙雙由負轉正,大大好于市場預期。
工業生產也在加速。今年7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7%,比6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用電量的增加側面印證了“中國制造”的擴張。7月份中國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8.1%,比6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中國工業企業擴張仍在持續。中國官方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而22日,匯豐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匯豐8月中國制造業PMI初值為50.1,為4個月新高,重返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從7月份經濟指數看,國民經濟運行有積極變化,下半年中國經濟仍將延續“穩中有進”的態勢,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的目標。
專家分析認為,經濟指標的好轉說明企業的積極轉型取得良好效果。近期政府陸續出臺的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鼓勵信息消費等措施,也將為企業消化過剩產能,提高經營效益等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說,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鐵路、城市基建、信息消費已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鋼鐵、環保、電信等多個產業的投資力度將會明顯加大。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預計,隨著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及IT基建的加快及小微企業減稅等政策措施全面顯效,未來幾個月經濟將在目前企穩的基礎上進一步回升。
但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盡管7月份的數據顯示出工業企業效益開始回升,但目前經濟回升基礎仍有待進一步鞏固。
中國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分析指出,受原材料購進價格降幅小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和人工成本上升較快的影響,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達87.07元,比去年同期提高0.81元。7月份按主營活動利潤計算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23%,比去年同期下降0.28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仍面臨訂單少、融資難等問題,將成為經濟進一步回暖的不利因素。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7月份中國小型企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4%,自去年4月以來已經連續16個月運行在50%的臨界值之下。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這對于不少企業仍是最大的效益提升難題。
面對這些困難,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說,勞動力成本等優勢一直是支撐“中國制造”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人口紅利”漸失的背景下,中國制造企業應加快轉型升級,從低端的加工制造向高端的研發、生產等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技術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