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中國在所謂的制造環節,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在昨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德勤全球行業董事總經理Gary Coleman在接受騰訊財經采訪時表示。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行給中國以代工為主的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制造業增長模式轉型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被提上議程。而中國周邊的國家則以低廉的勞動力吸引跨國公司紛紛建廠。
Gary Coleman說,制造是全球價值鏈的一個環節,如果單純就制造這一環節而言,相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中國丟失了競爭力。“的確,他們的勞動力成本更便宜,但是你要記住,他們能提供的產品附加值是非常低的。”
但是他認為這并不是一個壞現象。中國制造業應該依賴創新和科技進一步提高在產業鏈的地位。
而對于中國是否需要進一步施行低成本勞動的優勢,Gary Coleman認為中國如果希望在制造業獲得長期的競爭力,應該專注于自己的優勢領域,結合中國的資源稟賦,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依賴廉價的勞動力成本。
除了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問題之外,Gary Coleman還談到了產能過剩的話題。他說中國并不是唯一產能過剩的國家,以制造業為例,即使美國的制造業正在緩慢但是穩定的復蘇,仍然有過剩的制造業產能。“中國也會慢慢調整,以使得它的需求和過剩的產能能夠達到平衡。”
Gary Coleman認為,中國的產能過剩來自于早期的需求不匹配,而金融危機則加劇了產能過剩的狀態,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持續下降。不過,Gary Coleman表示,現在主要經濟體的需求正在上升,而中國可以從這些需求中獲得出口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