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3日-24日召開的第四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強調“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努力把新疆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如何發揮自身作用?昨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
記者:新疆要如何扮演“絲綢之路經濟帶”前沿、載體、過渡帶、橋頭堡及重要受益區角色?
易鵬:“絲綢之路經濟帶”總面積約50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0億,能源、礦產、旅游和文化及農業資源豐裕,潛在市場規模在全球獨一無二。其東邊倚重活力四射的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盟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新疆已經具備了全方位發展的勢頭。從產值來說,新疆最具潛力的領域首先是能源領域的開發利用,煤炭的開發利用,煤化工領域以及煤-電-化產業鏈將形成優勢,石油、石化產業和天然氣的開發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的利用都具有廣闊空間。
記者:煤炭是不是你最看好的行業,在煤炭價格下行的環境下,新疆該如何打好煤炭牌?
易鵬:在資源方面,新疆是中國的波斯灣和得克薩斯。新疆擁有的能源、礦產和土地資源及其他環境資源在中國首屈一指。煤炭、石油、天然氣均占全國儲量的30%以上,名列各省區市第一。而新疆的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并不高,未來可開發空間異常廣闊。新疆是世界范圍內資源富集區,未來將成為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動力之源。
近兩年來,煤炭價格整體下行,但要看到能源需求是長期過程。新疆要樹立打好煤炭牌的思路:煤炭外運是下策,煤電東送是中策,煤化工是上策。而煤化工中煤制甲醇是下策,制油是中策,制天然氣是上策。
記者:新疆如何定位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地位?
易鵬:“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早已出現,但今年9月,由國家元首在公開的國際場合正式提出尚屬首次,經濟帶上各區域也迎來了一次發展的重大利好消息。
2000年前的地緣政治條件孕育了絲綢之路的誕生,這是一個由中國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沿岸的諸多貿易通道所構成的網絡。亞歐大陸腹地歷來是東西方之間的陸上通道,也曾是世界經濟版圖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新形勢下,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現代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加強,亞歐大陸腹地承東啟西、資源豐富、市場廣闊,迎來了開放發展的新機遇。
記者:“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新疆發展意味著什么?
易鵬:從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中不難看出,新疆正好位于中國的“尾部”,同時又位于整個亞洲的中部。這樣一個占據中國六分之一地方的開發,堪比巴西對于其東北部的開發、日本對于北海道的開發、美國對于其西部的大開發和俄羅斯對于其遠東地區的開發。在中國西部大開發進程中,新疆的開發無疑是最重要的篇章之一。這個篇章的奏響,對于整個中國經濟無疑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新疆將與西安為首的關中經濟帶、成渝為首的四川盆地等一起成為中國西部開發的幾個支點之一。而新疆幅員遼闊和資源豐富,新疆開發的內涵和廣度可能遠勝于其他地區。
記者:“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是否將使新疆延續逆勢經濟上行趨勢?
易鵬: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經濟開始提速,但由于新疆“這臺汽車”冷的時間過長,要想迅速超過全國各省區的平均水平,乃至增速排名到前面,需要3-4年的“熱車”階段。當前,新疆正處于這個“熱車”階段。
新疆這幾年的發展軌跡和全國有點“脫軌”,全國各地普遍經濟增速下行時,而新疆出現上行格局。究其原因,一是新疆經濟總量不大,基數不高,有出現高速增長的條件;二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各種支持力度加大;三是新疆更好地利用開放促進發展。
記者:上海自貿區概念與新疆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哪個更具吸引力?
易鵬:中國當前的對外開放已經開始構筑全方位格局。從地理位置角度說,已經向東開放、海洋開放同時兼顧了向西開放、陸地開放。從產業層次上看,已經從之前的過于依賴貨物貿易走向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同步。這次中央大力推動上海自貿區建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推動服務貿易的大發展,從而有利于優化中國經濟結構,擺脫中國長期的低附加值的世界工廠的地位。
新疆則在推動中國向西開放的步伐中,有利于進一步構筑中國全方位的開放格局,更見證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優化結構。
新疆這種開放促發展的經驗放到全國也管用。中國中西部地區之前比沿海地區發展落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開放力度不夠、思想保守,資金、資源、人才等要素很難得到充分流動,從而影響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而這些年,中西部地區發展得到改善提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通過產業轉移,以各種博覽會等方式推進開放度,從而讓外力倒逼內力的改革和發展。
記者:優化我國經濟結構是否必須向西開放?
易鵬:截至2012年底,中國對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已經達到148.6億美元。今后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左右的商品,對亞洲和歐洲的直接投資將超過4500億美元。這些日益擴大的市場空間都是開放帶來的。一方面,按照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分工是可以提高生產率,而分工必須在開放中才能夠實現,所以在開放中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另一方面,開放可以推進思想文明交融,提高文明的現代化程度,這對一些落后地區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