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三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修訂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縮小核準范圍,取消和下放了分布式燃氣發電等一批核準項目,放寬了部分外商投資準入條件。
會議并決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同時將采取增加中央補助資金等方式,確保完成年初確定的包括棚戶區改造在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標。
“通過減少核準和行政審批事項,不僅使企業在更大程度上擁有投資‘拍板權’,把投資引向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領域,又可讓政府騰出更多精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管好該管的事。”會議稱。
會議表示,將縮小核準范圍,對市場競爭充分、企業有自我調節和約束能力、可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符合結構調整方向、有利于防止產生新的過剩產能的項目,由核準改為備案;將仍需由政府核準,但可通過規劃、產業政策、技術標準等引導和調控的項目下放給地方,增強就近監管能力。
對已下放核準權的項目,相應調整相關前置審批權限,以提高效率;同時明確職責分工,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和涉及綜合平衡、重大布局的項目,行業管理部門核準需由中央層面管理的其他項目,做到權責一致。
為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會議決定再取消和下放75項行政審批事項。至此,新一屆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已達242項。
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會議并部署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要求適當增加中央補助資金,重點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已建成保障房的配套設施建設,研究多渠道資金支持保障房建設;加快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
同時,要制定和完善公開透明的公租房配租政策,充分運用租金杠桿強化準入退出管理。根據困難家庭不同收入情況,實施差別化補貼。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各級政府的‘硬任務’,是必須向人民兌現的‘硬承諾’,也是促消費、調結構的有效舉措。”會議稱。
中國審計署此前發布對2012年保障房審計結果公告,有360個項目或單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57.99億元人民幣,10.84萬戶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實資料、相關部門審核把關不嚴,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實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