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混合經濟是當下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的潮流,至于混合的比例和結構需要因時因地因事動態調整。就目前我國經濟成分和經濟結構而言,國有資本覆蓋面還比較寬,非公經濟發展的空間還需要進一步擴大。三中全會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國有資本會進一步向“兩國、兩重、一新、一特”集中。
“兩國”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兩重”指重要的行業及重要的基礎設施及自然資源,這是世界各國都重點控制的行業和領域。
“一新”指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但新興產業、新興技術的發展風險相對較大,投資回收期相對較長,可收益卻不見得高,見效也不見得快。對非公資本而言,一是沒有這么大的資本投入,二是沒有這么大的動力投入。這個時候,國有資本要堅定進入,重點發展。同時鼓勵、支持、引導非公資本進入,共同發展。
“一特”指民生所需、福祉提升等重點關注的行業或領域,如食鹽、糧食、燃氣、自來水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綜合利潤點相對較低,覆蓋領域相對較大,非公資本只會關注其利潤點高的環節或領域,而很少投入利潤為負的環節或領域。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在這些特殊行業中必須有所作為。
(作者系國務院國資委專家組成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