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陸續公布4月份工業、投資、消費、外貿、財政、金融、物價等宏觀經濟數據,二季度經濟形勢的輪廓初步顯現。
分析稱,4月經濟延續放緩態勢,預計二季度GDP增速難超7.4%。專家建議穩增長政策應該“加碼”,尤其是加大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力度,保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
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速難超一季度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室主任牛犁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表示,4月數據要比預期要低,經濟呈現延續放緩態勢,其中投資、消費有所下降,外貿略有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1-4月房地產投資增速在1-3月大幅回落(16.8%)的基礎上繼續回落了0.4個百分點,成為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7.3%)下滑的主要動力。牛犁表示,測算發現,盡管銷售面積增幅繼續放慢,不過4月房地產投資增速要比3月提高,新開工面積至少增長15%以上,可視為積極因素。加上近日央行針對房貸過緊提出放松建議,中紀委約談國有金融企業等,預計未來對房地產的金融支持應會加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4月經濟“有企穩跡象。”國泰君安研報則提出,4月經濟數據全面略低于預期,但5月“當能企穩”。
至于二季度GDP增長情況,牛犁預計穩中趨降,“如果能和一季度持平達到7.4%,就算很不錯了。”他對未來消費、房地產投資均持謹慎態度,預計增長態勢不會很好。他還說,一些機構預測二季度GDP增速為7.5%過于樂觀。
中信證券分析師諸建芳等人預計二季度經濟“繼續回落”,將由一季度的7.4%回落至7.3%,逼近全年目標下限。
專家建議財政、貨幣等穩增長政策加碼
牛犁、張永軍在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時均表示,最近幾個月國務院陸續出臺棚改、鐵路基建等穩增長政策,未來肯定會對穩增長產生效果,但見效需要時間,“不要著急”。中金公司也發表研報認為,4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與一季度基本持平,預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與一季度接近,離7.5%的政策目標不遠,“這意味著短期出臺大力度的刺激措施的可能性小”。
不過,和以上視角有所不同,中信證券研報明確強調,現有宏觀經濟政策還不足以抵消經濟自身下滑的壓力,“如果政府不再出臺政策穩定增長,那么下半年經濟還存在繼續下滑的壓力,因此,穩定增長的政策將加碼。”建議加大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力度,保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也認為,到目前為止,穩增長的微刺激政策未能托住經濟下滑的勢頭。“穩增長政策加碼勢在必行,接下來貨幣政策和地產限購政策的放松是大概率事件。”
受去年同月收入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4月全國財政收入12481億元、同比小幅回升至9.2%;而財政支出9410億元、同比增長僅為1%左右。牛犁分析,一季度中央財政支出增長較快,地方增速不高;4月地方增速持平,但中央投資項目卻大大放慢,原因尚不清楚。
海通證券對4月財政情況的評價是“收入低速增長、支出并未擴大,穩增長依然乏力、調結構依然是主線”。張永軍建議有關部門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支持經濟增長。
同時,4月金融數據顯示:人民幣貸款增加7747億元,同比少增176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為1.5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億元;M2余額為116.8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比上月末高1.1個百分點。
張永軍表示,盡管4月份的M2增速回到13%以上,但信貸指標仍在下降,“未來還有降準的必要”。他強調,盡管官方提出不能采取強刺激政策,但并沒有排除不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仍可能出臺相應政策。牛犁也認為降準的可能性始終存在,應“適時”實施。
另外,招商證券分析師謝亞軒等認為,由于保就業壓力并未下降,加之地產風險在積聚和上升,穩增長政策或定向加碼。銀河證券分析師潘向東等也發表研報提出,物價回落為未來寬貨幣提供了條件,預計貨幣政策仍會在“保持定力”的同時“主動作為”,維持穩中略偏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