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幅度超出預期,意味著今年可能是中國15年來首次不能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中國領導層開始談及經濟增長減速的“新常態”。
中國政府在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時已留出余地,稱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7.5%左右”。
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增長率降至18個月低點7.4%,且從4月經濟數據看,經濟進一步放緩的風險加大。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在報告中稱:“我們依然認為,中國GDP增長處于下行趨勢,第二季料將放緩至7.1%。”
金融市場對此似乎不太擔心。市場預期,雖然中國政府口頭稱接受經濟增長放緩,但政府還是會出手,通過某些經濟刺激措施,來確保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就像2013年那樣。中國未發生過政府下調經濟增長目標的情況。
匯豐經濟學家報告中稱:“要防止經濟增長脫離‘合理區間’,北京就需要在未來數月甚或未來數周進一步放寬些政策。”他們預計將出臺對經濟更具扶持作用的貨幣和財政政策。
“決策者在這兩方面都有充足手段,我們認為他們可能在未來數月甚或數周,以更積極的方式進行部署,防止實體經濟進一步惡化。”
新常態
如果今年剛剛好實現了經濟增長目標,那也將是1990年以來增速最緩的一年。倘若不能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則將是1999年以來中國首次經濟增長目標落空。1999年經濟增長目標為8.0%,實際經濟增速為7.6%。
中國領導層帶頭放低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多次談到應接受速度較慢但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向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中國需要適應經濟增速的新常態。
因此,中國政府排除了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手段的選項,但預計還是會為經濟托底,避免失業率激增并威脅社會穩定。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保證就業目標,需要每年7.2%的經濟增長。
另一個隱憂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均衡,數據顯示一些省份的經濟增速降幅明顯。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出席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期間稱,央行進行逆周期調節都是微調,不會采取大規模刺激。
中國樓市走軟,已成為重大風險因素,人行本周要求各銀行提高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放效率。
在全國范圍近五年的樓市調控后,目前部分城市正放松樓市調控。
財政方面也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措施,譬如對小微企業減征稅收以及加快鐵路建設等。
市場調查公司IHS中國經濟學家杰克遜(BrianJackson)稱:“目前來看,中國將繼續小心尋求平衡,既要避免負面氛圍或金融風險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又要避免刺激措施導致經濟增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