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正越走越寬。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最新表態,一些國家已悄悄使用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甚至包括部分發達國家。
歐洲央行討論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在英國明確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后,歐洲央行也要跟進。
據彭博社報道,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將于10月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會議,討論是否就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開始做準備工作。知情人士還透露,如果歐洲央行決定購買人民幣,初始購買額將非常小,可能最早于一年內開始購買。
周小川于美國當地時間10月11日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時表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使用人民幣作為國家外匯儲備貨幣,只是尚未向外界公布,其中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周小川說,很高興越來越多的國家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貨幣之一。目前已知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的國家為尼日利亞和白俄羅斯。
今年9月,英國剛公開宣布成為首個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的西方國家,并明確發行人民幣國債的收入將作為英國政府的外匯儲備。
如果歐洲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將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極其重要的進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盡管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中占比并不靠前。美元所占比例高達61%,位居首位。
此外,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也快要見分曉,IMF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目前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對其的評估將在2015年前完成。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10月10日在上述IMF和世行年會上表示,與3年前相比,人民幣在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已經大大增加,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將是“水到渠成”。“全球的同事們,包括在IMF工作的同仁,都明白市場的需求和選擇……相信市場和投資者的判斷。”易綱說。
保持審慎貨幣政策
周小川還在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第三十次會議上發言說:“中國政府將繼續向前推進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持續進行,以提高金融資源的效率及改善貨幣政策框架。人民幣匯率改革將進一步改善,資本賬戶可兌換的步伐將穩步提升。”
此外,財政體系、國有企業和金融體系改革將繼續,同時城鎮化和戶口制度改革也將按計劃進行。
“在推動改革和結構調整以及支持增長穩定性這兩方面達成平衡,中國經濟將繼續為國際貨幣穩定作出貢獻。”周小川表示。
周小川并重申中國將保持審慎的貨幣政策立場,以確保資金、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增長,同時在需要時進行流動性操作以保持合理水平的流動性。
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政府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保持赤字比率不變,深化財政和稅收改革,從而建立起一個透明、有效、可持續的現代財政框架。
在金融政策方面,中國政府將繼續審慎監管銀行和非銀行融資,密切監測金融系統內的潛在風險。
中國經濟環境穩定
在闡述中國經濟現狀時,周小川認為,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定。
周小川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7.4%。前八個月的零售銷售、工業附加值和出口增長分別為12.1%、8.5%和3.8%。與此同時,通脹壓力依然溫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增速分別為2.2%和-1.6%,銀行業表現保持良好。
“展望未來,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將繼續以穩定的速度發展,同時預計通脹將在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中保持溫和。”周小川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