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增速趨緩,復蘇在迷霧中前行。24-25日在中國蘇州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李克強總理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就加強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合作展開探討。
華沙-布加勒斯特-貝爾格萊德-蘇州,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之手越過布拉格廣場和萬里長城緊緊相握。這兩個相距數千里的區域如今聯系漸趨緊密,正攜手穿越迷霧,在深化合作軌道上釋放經濟新動能。
“正如會晤主題‘新起點 新領域 新愿景’所言,新的歷史機遇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正共同沖破經濟陰霾,重新審視自己和對方的合作內涵。”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周東耀說。
周東耀分析認為,從實際需求看,中東歐國家正經歷歐債危機后深刻的經濟結構調整,作為德國等發達國家“離岸工程”的中東歐國家,亟需改造和提升其陳舊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以強化其產出標準和生產效率。而中國“一路一帶”戰略倡議恰入全面落實之年,亦需中東歐國家作為“經濟走廊”和“配送中心”向歐洲內陸更廣大地區延伸。這種供需互補形成了今天的天然銜接,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深化合作提供了堅實的互惠基礎。
統計顯示,2010年到2014年的5年間,中國與中東歐16國進出口貿易額由439億美元增至602億美元。然而,這一數字仍僅相當于中歐貿易額的1/10,擴大彼此間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10月訪問捷克、波蘭和保加利亞等中東歐三國時表示,中國與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鮮明互補性,雙方都有合作的強烈需求。特別是中東歐國家處于上升期,不少都是新興市場國家,中國與中東歐關系在中國對歐關系中處于越來越重要位置。
此外,不斷延伸的“一帶一路”戰略正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促使雙方在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釋放出更大經濟能量。
今年6月,中國與匈牙利簽署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政府間合作備忘錄,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合作協議。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亞爾托說,匈牙利傳統貿易對象是歐洲各國,但匈牙利同樣注意到新興經濟體的發展。
“我方非常重視同中國的合作。希望匈牙利的‘向東開放’政策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匈牙利也愿意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發揮重要作用。”西亞爾托說。
在此次會晤舉辦地、中國東部水鄉蘇州,駛往波蘭的國際鐵路“蘇滿歐”為中國與歐洲、中亞等地經貿交流架起“鋼鐵之橋”。這架自2013年9月運行的貨運班列以蘇州為起點,北上經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全程運輸距離1萬多公里,歷時約兩周。從每月開行3列、到每月開行10列,“蘇滿歐”運行以來發運貨量節節攀升,目前已累計開行出口班列116列,累計發運貨物超5萬噸,貨值約10億美元。
“構建中方與東歐之間的鐵路運輸通道,比空運成本低、比水運時間快,對加大雙方貿易往來優勢很明顯。從中方的貨物,剛開始以電子產品為主,現在的種類更加豐富,這些貨物不但銷往波蘭,也供往德國等歐洲其他國家。”波蘭華沙布拉格區貨運站有關負責人馬切伊說。
“從務實角度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歷史交往源遠流長,傳統友誼在今天加強和深化的基礎,既來自雙邊經濟的內在互補性,也來自中國與中東歐交往制度框架的政治保障。”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余南平教授撰文稱,在戰略互惠和共創未來的雙邊訴求中,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此次的領導人圓桌會晤和經貿論壇,必將為新機遇和新內涵的中國與中東歐合作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