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政府8月12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2%。該數字比6月10.6%的增速有所放緩,也低于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進行調查得出的10.5%的預測中值。
據法新社8月12日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而衡量基礎設施投入的固定資產投資今年頭7個月同比增長8.1%。這些數字也都低于預期。
報道稱,北京期待調整經濟結構,從依賴投資和出口轉變為更多由消費需求驅動的增長模式,但這一轉型之路被證明并不平坦,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正在放緩。
國家統計局在一份聲明中說,7月中國經濟“基本穩定”,但表示中國部分地區出現的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導致一些指標放緩。
聲明說:“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聲明還說,中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總需求。
報道稱,北京已將去產能、去庫存和降低貸款額作為優先考慮的任務,而境況不佳的鋼鐵業是一個關鍵目標。
美聯社8月12日報道稱,盡管7月經濟活動出乎意料地走弱,但一位中國官員12日試圖安撫企業和投資者,稱經濟增長勢頭是穩定的。不過他也承認,中國經濟面臨全球需求低迷的壓力。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說,造成工業產出、進口和其他經濟活動走弱的部分原因是造成2000億元人民幣損失的夏季洪水和其他偶發性因素。
盛來運在記者會上說:“勢仍向好,是指盡管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大勢沒有變。”
不過他也承認,在北京培育消費驅動型增長和減少對貿易和投資依賴的漫長過程中,中國經濟面臨全球需求疲軟造成的“下行壓力”。
另據路透社8月12日報道,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之中。7月工業、投資和消費數據均不及預期,尤其投資增速降至16年半以來低位,民間投資增速再創歷史新低,印證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容忽視。
分析師普遍認為,下半年穩增長重任將落到投資上,財政政策有繼續加碼的條件和必要性;至于貨幣政策,雖然因為通脹溫和理論上存有空間,但其對經濟刺激的邊際效應已減退且易催生資產泡沫,央行應該不會輕舉妄動。
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今年前7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遜于路透社預估的8.8%,且為1999年12月以來最低。前7個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1%,增速較前6個月進一步下滑,再創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