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系列報道之十
春節黃金周消費較快增長 多領域消費亮點紛呈
2017年春節黃金周,在居民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多樣等因素帶動下,全國消費市場持續旺盛,網上購物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零售餐飲等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旅游、體育、文化等幸福產業領域消費持續升溫,消費增長實現“開門紅”,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進一步顯現。
一是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繼續快速發展。“互聯網+”向更多傳統消費領域持續滲透融合,網上購物持續快速增長,節日期間京東商城在線下單人數、單量、金額都是去年的2倍,近四分之一的用戶在京東上購買生鮮,同比增長近4倍。農村電商加快發展,帶動農村消費需求快速釋放,阿里年貨節中智能設備在農村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約30%。移動支付加快普及,阿里年貨節集中售賣期間,83%的交易通過移動端完成,節日期間微信支付峰值達到了20.8萬筆/秒,比去年同期提高32%。信息消費快速增長,在春節特惠流量包促銷、拜年方式互聯網化等多因素推動下,移動數據流量消費是去年春節黃金周的2倍。
二是零售餐飲等傳統消費提質升級。節日期間,大眾化、有特色、親民實惠的餐飲消費廣受青睞,健康飲食觀念帶動綠色食品、保健食品等銷售快速增長,“中華老字號”的年夜飯一桌難求,安徽、云南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傳統年貨、金銀首飾、智能節能家電、新型數碼產品等商品持續熱銷,甘肅、河北重點監測企業金銀首飾銷售額分別增長15%和12%。受此帶動,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40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4%,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連續第2年提高。銀聯網絡交易金額和筆數分別達到4620億元和3.43億筆,分別增長48.1%和11.7%。
三是個性化多樣化旅游消費持續旺盛。節日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3.44億人次,比去年增長13.8%,實現旅游總收入4233億元,增長15.9%。舉家出行旅游過年已漸成國內旅游新時尚,春節假期旅客出行目的中旅游度假占14%,較去年春節黃金周提高約4個百分點。特別是北上賞雪和南下避寒已成為主要流向,黑龍江接待國內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長12%,海南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1.9%和18.1%。自駕游、郵輪游等個性化旅游快速增長,據銀聯數據春節期間與自駕出行相關的汽車加油類消費筆數較去年增長了48.6%,郵輪產品游客出游人次同比增長94%。在國內游快速增長的同時,出境游也在持續升溫,春節黃金周“全球效應”更加凸顯,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總量約615萬人,增長近7%。
四是冰雪運動等體育消費快速升溫。成功申辦冬奧會的帶動效應持續顯現,東北三省、北京、河北張家口等地冰雪運動快速發展。節日期間,黑龍江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25萬人次,增長47.8%,營業收入增長54%。河北張家口崇禮區滑雪場每天接待滑雪人數較平時周末滑雪人數增加50%以上。北京當地冰雪消費也在快速發展,節日期間開放滑雪場22家、開放冰場30家,參與冰雪運動人數近51萬人次,同比增長10.6%。春節期間體育賽事不打烊,央視推出“CCTV賀歲杯”系列頂級體育賽事,包括圍棋、拳擊、舞獅等多個競技項目,吸引了廣大體育迷觀看體育賽事。
五是影視演藝等文化休閑消費加快增長。在優質國產影片集中上映、居民觀影需求持續增加等因素帶動下,節日期間電影票房收入達34.2億元,增長10.7%,較去年全年電影票房收入增速提高7.1個百分點。多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演出活動,國家大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劇場演出一票難求,北京舉辦文化廟會、游園活動、文藝演出、民間花會等文化活動4400余場次,參與人數749萬人次,其中演出市場觀眾數量達18.1萬人次,創3年來新高。各地博物館精心策劃并推出包括展覽、講座和互動游戲在內的系列活動,北京、成都均有上百萬民眾走進博物館享受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