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空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空中絲路建設,不僅有助于帶動我國航空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更有助于搭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空中橋梁”,改變沿線國家和地區交通落后的現狀,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到2017年底,我國有26家航空公司從國內的47個城市口岸通航35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80個城市。”原中國民航局副局長、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1月18日在“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論壇”上表示,航班量比“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時(2013年底)增長120%。
實際上,以航空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空中絲路建設,不僅有助于帶動我國航空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更有助于搭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空中橋梁”,改變沿線國家和地區交通落后的現狀,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龍浩集團首席戰略師李強認為,隨著新增口岸的增加,空中絲路航點會更加密集,可以通達鐵路所到達不了的區域,更好鏈接沿線各中小城市與中國的經濟聯系。
“一帶一路”航空先行
盡管國內高鐵發展迅猛,航空的發展更為迅速。李軍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年均增長9.6%,“十三五”預期年均增長10.8%。頭兩年的實際增長率為12.7%,去年旅客周轉量在交通運輸總量中的比重已經提高到28%。據預測到2025年以前,我國的航空運輸總量將成為世界第一。
李軍還指出,實際上航空并沒有被高鐵分流走客人。從2016年全社會公共交通運輸數據細細分析可見,當年共運了192億人,旅客運輸量比上一年下降1.2%,旅客周轉量131306億公里,增長了4.1%,說明了旅客遠距離運程增加了,包括出境游。而當年鐵路運輸量為28.1億人,增長11%,旅客周轉量增長5.2%,鐵路的旅客量增長高于客公里的增長,可見鐵路旅客有一部分長途運輸轉到民航了。民航方面,旅客運輸量增長11.8%,旅客周轉量增長14.8%,說明民航遠距離旅客增加了。
事實上,近幾年國際航線的開通也刺激了旅客遠距離出行。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航空公司經營的國際航線由2013年的427條增至778條;其中2014年新增國際航線147條,2015年新增282條,2016年新增260條。2017年夏秋航季,中國航空公司每周經營10236個國際航班,通航58個國家的163個城市。中國現有59家航空公司中具有國際經營權的航空公司42家,30家航空公司經營定期國際航線。
其間,“一帶一路”沿線國際航線的開通亦頗為積極。據了解,按照2017年的夏秋季航季,我國有26家航空公司從國內的47個城市通航3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80個城市,航班量比2013年增長120%。同時,有3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91家航空公司,從79個城市開通往我國45個城市的航班,航班量比2013年增長了57.7%。
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林天福認為,構建空中絲綢之路能夠補足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所欠缺的地方,相當于為“一帶一路”織就一個更大的網絡,并能覆蓋更多中小城市。
密集的交流背后隱含的商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先行,緊隨而來的便是貨與貨的流通,甚至更深層次的產業合作。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認為,要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航全面合作,倡導和推動“一帶一路”上的區域航空運輸的自由化,積極參與和支持全球民航治理,發展更高層次的國際航空服務體系,打造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平臺,促進中國民航的標準管理技術產品和服務輸出,支持民航機場設計建設與運營管理,航空公司安全運營,國產飛機和機場裝備,空管設施設備等組團走出去。
絲路航空產業落地
但是航空產業該如何走出?又該如何落地?這正是目前各方欲求破解的難題。李軍坦言,構建空中絲綢之路雖然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仍然存在連通水平不高、合作方式單一、融合能力不強等等問題。
李軍認為,仍需積極拓展航線網絡,按照先聯快通的原則,提高“一帶一路”航線網絡的通達性和通常性,積極與有關國家商簽航空運輸協定和擴大航線安排。在經濟發達和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具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合作項目的國家和城市,優先開辟航線和增加航班密度,并通過航空聯盟共享等等方式,拓展航線延伸和網絡覆蓋。結合“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特點,實施切實有效的發展戰略,積極推進我國與東南亞地區的航空自由化,優化區域航線網絡。
此外,圍繞新歐亞大陸橋的建設,加快拓展與西亞東歐國家的航線和同航點,開發新的市場。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增加通航城市和運力投放,開展多領域的航空合作,積極推進烏魯木齊、西安等面向中亞地區和昆明面向南亞地區的航權開放,更好地為邊貿和旅游發展服務。
李軍還指出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的必要性。據悉,我國航空貨運總體規模尚小,在和“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我國航空公司目前經營的定期貨運航班僅為外航的37%。“一帶一路”建設中,貨運市場潛力巨大,應作為開發重點,按照貨物的流向流量增批貨運航班,增加不同等級的貨運飛機,要按照現代物流的理念改造傳統貨運,打造全流程的服務鏈,提高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積極拓展貨運市場,滿足鮮活產品運輸需要。
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張玉中表示,該局正研究航空產業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作用,探索絲路和沿線國家和地區如何把握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推進包容合作、互利共贏,這將成為航空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張玉中表示,希望通過“一帶一路”為核心的突破口打通資本項目載體的溝通渠道,有針對性的為企業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促進項目資本載體,有效對接激發市場的活力。而經貿合作園區和物流園區的發展,將是近一段時間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兩個重要載體。
林天福指出,在絲綢之路覆蓋的60多個國家里,90%地方的機場,目前規模都很小,吞吐量都在500萬人次以內,貨運也在10萬噸以內,可算是些小機場。將來整個絲路發展起來,這些機場本身承接能力恐怕非常有限。
而這樣的體量恰恰給民營企業走出去帶來機會。李強便認為,按照各省市的十三五規劃,未來十年我國通用機場將達到740個,即增加了700多個口岸,這些口岸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空中絲路沿線,可以有效與國外中小機場銜接。
事實上,國內鄭州機場在新辟國際貨運上就頗見成效,依靠國際貨運機場的定位從一眾機場競爭紅海中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