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詩平)“夏之遠6”號半潛船27日載著4個天然氣開采模塊從天津啟航,經北極東北航道前往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薩別塔港,之后繼續沿東北航道前往歐洲。
這是繼7月16日“永盛”號啟航北極東北航道后,今年第二艘航行北極航道的中國商船,為我國建立北極航行常態化運營邁出堅實的一步。
隨著氣候變暖、海冰融化,北極部分水域夏季“無冰期”增多,北極航道開始露出冰面。從我國的港口往北航行,經白令海峽過東北航道到達北歐,這條被稱為“冰雪絲綢之路”的新遠洋航線開通后,我國遠洋貨輪可以更便捷地抵達歐洲。
北極東北航道是一條性價比較高的航道。通過北極航道航行,比傳統的經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的航線,可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和航程,從而大大減少成本,提高航行周轉率。
“這條航線貨輪少,沒有海盜等問題,加上更短的航程、更低的成本,因而有著極大的競爭力。”中遠海運集團管理的“夏之遠6”號船長李小喬說,不過,海冰、低溫和復雜的氣象條件,沿途救援等設施稀缺,對船員和貨輪本身來說都是需要經受的考驗。
記者了解到,繼“永盛”號、“夏之遠6”號半潛船7月經東北航道前往歐洲之外,下個月“祥云口”號等貨輪將分別從中國和歐洲出發,經北極東北航道西行和東行,擴大北極航道商業化運營規模。
近年來,東北航道國際運輸量不斷增長,2011年至2013年共158次航行中,近半為國外港口間運輸,主要貨物為干散貨、石油和天然氣。
業內人士認為,對中歐貿易而言,擴大北極航道商業化運營規模,實現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對中國制造和中國裝備走出去、擴大歐洲市場份額,以及歐洲貨物出口遠東,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北極東北航道在降低碳排放、減少污染、降低通航成本等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和提升空間。”中遠航運總經理韓國敏說,多艘貨輪航行北極將進一步積累北極航行的實踐經驗,為國際社會和區域開發、利用北極航道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郭培清說,北極東北航道商業通航是傳統航線的有力補充,成為俄羅斯和中國及亞洲國家的一條能源運輸通道,歐洲和中國及亞洲國家間的一條貿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