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金磚國家經貿部長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在會后的聯合記者會上,五國部長介紹會議成果,并強調深化彼此合作。
4月13日,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年會暨金融論壇在三亞舉行。
中國低碳網訊 13日,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經貿部長會議、銀行合作機制年會、工商論壇在這里火熱展開。五國經貿部長們同意,將通過擴大相互間貿易和投資進一步加 強合作,并承諾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而來自銀行業和工商界的五國人士也紛紛表示了真誠務實合作的愿望。在這些的背后,記者看到了金磚國家合作的巨大潛力和世界格局走向更加均衡的大趨勢。
西亞北非局勢動蕩、日本地震海嘯等國際熱點都有可能成為此次會晤的討論議題。另外,會晤還將探討涉及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利益的議題,如:國際經濟秩序、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氣候變化、大宗商品價格、能源安全等。“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在哪里?義務在哪里?利益在哪里?怎么能夠協調?”新興經濟體正處在發展階段,涉及到經濟、發展的領域令人關注。
應運而生生逢其時
從美國投資銀行――高盛的經濟學家提出的經濟學名詞到發展中經濟大國的多邊合作機制,當我們提到“金磚國家”(BRICS)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在全球化中快速成長從而投資價值倍增的五個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而引發我們更深入思考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加強合作并引領世界經濟恢復增長這一趨勢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全球金融危機是五國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迎挑戰的契機。在五國中,巴西以新技術與原料市場見長。俄羅斯能源資源豐富。印度IT業與服務業增長迅速。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全球資本始終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于2010年新加入的南非作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重要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該地區的三分之一,南非的加入無疑將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加分,并促進其他幾國與南部非洲的經貿關系。
雖然五國分處幾大洲,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它們都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相似,對許多國際議題立場相近,對改革現有世界政治經濟體制、建立更平衡的全球治理體系有著共同的訴求。正是國際形勢的發展、金磚國家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自然選擇,構成了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生命力源泉。
務實合作潛力可期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不是新興國家“俱樂部”,更不是向世界宣示力量的“清談館”。近年來,金磚國家合作逐步加強,形成了包括領導人會晤、安全事務高級別代表、外交部長、常駐多邊機構使節會晤、智庫、工商界、銀行、農業、統計等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機制。
例如,農業部長會議決定設立農業信息庫系統,加強金磚國家間的農業技術合作和創新;財長和央行行長建立了對話協商機制,各成員的開發銀行間務實合作不斷加強;工商論壇為各國企業家們分享智慧提供了開放平臺;金磚國家的專家學者在智庫會議上論探世界大勢,積極建言合作發展。我們欣喜地看到,自2009年在俄羅斯舉行首次領導人會晤以來,金磚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應對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已取得很多實質性的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