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水下機器人的研發而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正按照譜系化的方向發展,某些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處于并跑狀態。”6月2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兼水下機器人研究室主任李碩曾自豪地說。

自1992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李碩就進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從事水下機器人研究與開發工作。25年來,李碩作為核心骨干,先后參與或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和中科院等重大項目,如我國首臺“探索者”1000米級自治水下機器人、首臺“CR-01”6000米級自治水下機器人以及“CR-02”6000米級自治水下機器人等。2008年、2010年兩次攜水下機器人參加中國北極科考,2016年和2017年兩次參加我國深淵科考航次。李碩克服工作環境惡劣、長時間海上工作等困難,帶領團隊圓滿地完成了科考任務。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李碩率領團隊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了環境感知、智能控制、導航定位和總體優化集成設計等核心關鍵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自治遙控水下機器人(ARV)新概念水下機器人技術攻關、系統研制和應用工作,研制的多型ARV在水下安保、北極科考、深淵科學等領域成功開展應用,創造了多項我國水下機器人在北極冰下海洋環境探測的紀錄。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多次萬米下潛應用,創造我國水下機器人下潛最深紀錄,使我國成功躋身國際上利用水下機器人技術開展萬米深淵科考的國家行列。
多年來,李碩少有節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加點工作已成為常態。有時為了解決一個技術難題,李碩經常在實驗室工作到深夜。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忘我奉獻,成功研制“探索1000”自主水下機器人、“探索4500”AUV、“海翼”1000米水下滑翔機、“海星6000”科考型遙控水下機器人,全面提升了我國深海探測和作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