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介紹,2016年我國全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已經達到了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
機器人大量使用,是近年來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特點。統計顯示,自2013年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后,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大幅攀升。2014年全國銷售工業機器人超5.7萬臺,增長54%;2015年銷量增至6.8萬臺;2016年機器人安裝量更是高達8.5萬臺,超過全球新增工業機器人數量的30%。

近日,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首次對外公布今年大會的整體安排和籌備情況。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介紹,根據相關統計,2016年全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已經達到了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今年1-4月份,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是35073臺,同比增長51.7%,增長幅度很大。但總體來看,我國機器人特別是工業機器人仍然以中低端為主,六軸及以上的多關節機器人占有率比較低。
而早在今年4月,工信部就已經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該《規劃》,2020年中國國產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目標為10萬臺。
工業機器人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代表,是國家工業競爭力的集中體現,目前,中國已然成了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市場。盡管近年來,我國企業在機器人核心部件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研發上取得了“點”的突破,并已投產,但我國企業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可靠性仍需持續提升。
就在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劉進長透露,科技部已設立規模為20億元的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包括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和示范應用等各個環節的發展。
總體上看,我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在世界上還比較落后,很多關鍵部件還需要依賴進口。有專家指出,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中,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60%以上份額,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市場份額約90%;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84%;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90%份額。2016年,國產品牌的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2萬臺,市場占有率為32.5%,首次突破三成。而在2013年,國產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僅為25%,其余的市場份額為發那科、abb以及安川電機等外資機器人企業所斬獲。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主要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市場價格一般在每臺15萬元到50萬元之間,部分高端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價格則更高。假設以每臺20萬元計算,預計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總銷售額將達到近500億元左右。加上其他服務類機器人,整個機器人產業的市場銷售額有望超過500億元。
隨著企業智能化需求的激增,我國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數量仍是居高不下,工業機器人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代表,是國家工業競爭力的集中體現,目前,中國已然成了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但是如何由數量、速度型轉變為質量、內涵型,才是當前本土機器人產業發展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