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紅利不斷下滑,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業得以快速發展。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斷推進,機器人功能愈發多元化,機器人銷售結構也在不斷改善,總體上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開始出現了“五連降”。中國勞動力供給(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持續減少,已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由此,我國的人口紅利不斷下滑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低端產業用工荒不斷加劇,這也直接促使眾多企業紛紛引進現代化的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與此同時,“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推進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值此背景,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便于操作、品控穩定的優點也使得“機器換人”行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當前,上海、安徽、廣州、沈陽等 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40個,企業數量超過800個。
如今,工業機器人領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電子電氣行業、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物流、機械加工行業、焊接、熱處理、表面涂覆、打磨拋光、上下料、裝配、檢測及倉庫堆垛等諸多領域中。
不僅如此,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功能也將更加多元化。工信部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機器人產業研究室副主任盧月品說道,“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機器人功能更多元化,機器人銷售結構正在改善,總體上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年均增速遠高于全國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增速。”
的確,正如盧月品所言,目前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態勢愈發強勁,專業化分工的特點越來越明顯。當前,國內已經形成了沈陽新松、廣州啟帆、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頓等一批工業機器人骨干企業。同時,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機構的建立,也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正處于爆發期,未來的發力點必須根據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特點,選擇細分市場推出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有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達到3.4萬臺。隨著我國機器人行業技術的逐步成熟,“機器換人”趨勢逐步加快,預計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或將達到4.3萬臺,同比增長26.47%。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智能裝備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整合產業創新資源,工業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及機器人生產成本下降,未來“十三五”期間,機器人是重點發展對象之一,國內機器人產業正面臨加速增長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