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視覺系集成和設備制造一直是國內企業的著力點,但無論是在軟件算法,還是在硬件成本上,我國都沒有占據優勢。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建議開設機器學習研究生專業。
在過去幾十年來,分析一直是高度手工操作的行為,分析師基本上都是手動來梳理數千行的表單,現在正由技術變得自動化起來,基本上通過一些簡單的按鈕就能夠實現操作。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需求也隨之提升。
由于選擇的機會原來越多,如今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嚴。這對于廠家來說雖說是一個挑戰,卻又是難得的突破機遇,人工檢測產品質量不僅麻煩,而且不準確。解決方法就是采用機器視覺的自動化視覺檢測系統,才能不斷擴大產能和質量控制的要求。
據了解,機器學習由Arthur Samuel在1959年首次定義,即“學習領域,使計算機能夠在沒有被明確編程的情況下學習”。換言之就是,這就是分析的自動化,從而能夠讓分析得以大規模應用。
機器視覺系統可以快速獲取大量信息,而且易于自動處理,也易于同設計信息以及加工控制信息集成,因此,在現代自動化生產過程中,人們將機器視覺系統廣泛地用于工況監視、成品檢驗和質量控制等領域。
相比深層的神經網絡,傳統的機器學習模式正在為大多數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動力。工程師們仍在使用傳統的軟件工程工具來進行機器學習工程,但這些工具并不起作用:數據建模的管道試圖將數據轉為模型,但最終得到的只是一些不完整的碎片。隨著大型科技公司構建具有端到端功能的新型機器學習平臺,這一過程將會有所改觀。
隨著機器視覺系統在工業領域被廣泛接受,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領域涉及機器視覺,這個趨勢將帶動機器視覺需求的急速增長。
就國內而言,我國機器視覺系統集成和設備制造一直是國內企業的著力點,但無論是在軟件算法,還是在硬件成本上,我國都沒有占據優勢。要知道,機器視覺組成部件的門檻主要就是體現在軟件算法上,但目前來說,國內對算法的處理能力和速度相比于國外都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同行業起步晚,出貨量少,硬件價格也處于劣勢。
在這些不利條件下,我國機器視覺產業該如何發展?從哪里開始入手呢?業內人士表示,以計算機科學為主導,聯合統計和應用數學專業,開設機器學習研究生專業是值得考慮的。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研究生專業應該圍繞理論機器學習、概率與隨機圖模型、貝葉斯方法、大規模優化算法、深度學習等基礎機器學習領域。因此建議開設理論機器學習、概率圖模型、統計推斷與貝葉斯分析、凸分析與優化、強化學習、信息論等課程。只有培養出一批批數理基礎深厚、動手執行力極強,有真正融合交叉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人才,我們才會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