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荷蘭達門造船集團帶頭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個船級社認證的3D打印船用螺旋槳已接近完工。這個螺旋槳是使用RAMLAB增-減材混合方法制造,將用于展示服務。它為未來設計更復雜可靠的3D打印螺旋槳打下了基礎。
日前,荷蘭達門造船集團與RAMLAB實驗室、德國螺旋槳制造商Promarin、軟件巨頭Autodesk及法國船級社(BV)組成聯盟,開發世界上第一個船級社認證的3D打印船用螺旋槳WAAMpeller,目前這個螺旋槳已接近完工。
這個螺旋槳是使用RAMLAB增-減材混合方法制造,整個過程首先使用Autodesk的軟件完成3D建模;然后使用RAMLAB的電弧焊接式6軸機械臂3D打印,打印材料為鎳鋁青銅合金,最后通過車削和研磨等傳統減材工藝精加工并且得到成品。
WAAMpeller直徑為1.35米,重400公斤,它很好地展示出了RAMLAB 3D打印機的打印能力,其可打印的最大尺寸達7 x 2 x 2米。目前3D打印已完成其使命,接下來將交由Autodesk在英國伯明翰的現在制造工廠進行CNC研磨。
為了打印出這個螺旋槳,團隊做了許多努力,特別是在材料方面。
達門的研發部門項目工程師 Kees Custers表示,“因為3D打印的材料是一層一層疊加,因此在不同方向上會顯示出不同的物理屬性—— 這種特性被稱為各向異性,鋼或者鑄造材料是各向同性的,換句話說,它們在各個方向上的屬性相同。”
因此就需要對材料進行廣泛的測試,以確保其能符合美國船級社的標準。
“這涉及到兩個直接的材料墻——然后使用銑床來生產樣品,來進行實驗室的拉伸和靜強度測試,” Custers解釋,“項目的挑戰在于需要將電腦上的3D CAD文件轉變成一個物理實體,而更加充滿挑戰的是,這個螺旋槳是雙螺旋屏,一些突出的部分非常棘手。”
但最終該團隊做到了,完成WAAMpeller的原型研發意味著為未來設計更復雜可靠的3D打印螺旋槳打下了基礎。
在 RAMLAB工作的特溫特大學博士后研究員Wei Ya表示,“材料特性和機械測試一直是這個項目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必須保證材料滿足應用的需要,例如,材料的韌性必須能夠確保螺旋槳可以吸收大力沖擊力量而不受損。但是我們也一直在為優化3D金屬沉積的生產策略而努力,包括焊珠的形狀和寬度,以及如何更快的沉積打印材料。”
“WAAMpeller的出現對于海洋工業來說是有突破性影響的,大規模的3D金屬沉積改變了我們制造東西的概念,利用增材制造,你可以打印出大多數所需的金屬部件,這些技術將對未來供應鏈產生巨大的影響。”
據了解,首個螺旋槳將用于展示服務,下個月,該團隊開始生產第二個WAAMpeller,最終會安裝在荷蘭達門造船集團的拖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