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其與醫療領域的融合正愈發深入,近日,一款脊柱手術機器人正式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定位精確度誤差小于1毫米。
名叫“Mazor”的脊柱手術機器人,近日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截至目前,它已經配合醫生完成了9臺手術。據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科主任高延征介紹,它會在術前重建患者3D脊柱模型 ,360度分析解剖結構、螺釘尺寸以及進釘角度,使得置釘綜合定位精確度誤差小于1毫米,而且還能在 3D模型上進行手術預演,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它通過特定軌道定位,迅速而精準地找到了需要置入脊柱螺釘的位置,并設置好“進釘”角度,配合醫生接著完成打釘、修復過程。
在傳統脊柱手術中,脊柱外科醫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內固定物精準放入脊柱的目標位置,尤其是如何精準放置到畸形脊柱中,既不損害神經,又不損傷大動脈,還能達到最大穩定性。
“脊柱靠近脊髓、神經根以及胸、腹腔大血管,若是螺釘誤置,傷到血管和神經,可能導致癱瘓或休克,甚至死亡。”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科副主任醫師施新革介紹,以前脊柱外科醫生做手術主要憑手感、靠經驗。而要成為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脊柱外科醫生,從臨床算起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Mazor”的到來,對年輕醫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據了解,“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自2004年在歐洲投入使用以來,已成功在世界各國完成2萬余例脊柱手術,2014年獲批進入中國。據統計,與傳統手術患者相比,由“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參與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減少27%,并發癥發生率降低48%,“翻修率”下降46%,感染率明顯下降。
據了解,河南省人民醫院是全國第五家、華中地區首家引進“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的醫院。 “使用‘mazor’確實費用會高一些,大致會比傳統人工手術高出2萬多元,現在‘Mazor’參與的前100臺手術,患者只需要支付人工手術的費用,相當于給患者免費體驗。”高延征稱,精準是微創的前提,“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的引進,將引領中原脊柱外科智能醫療、精準醫療跨入嶄新時代,為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微創、更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