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環易受年輕人追捧
智能產品年輕人消費較多,尤其是工作比較忙,沒時間運動的白領,更關注自身健康情況。而這種手環操作簡單,只要早上起來時打開手機上專門的軟件,手環上的數據便會通過藍牙傳輸到手機上,并形成直觀的曲線圖,幫助人們及時了解身體情況。
監測數據往往看上去很美
關于智能手環數據準確性問題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資料顯示,2014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曾進行實驗,評估8款熱門智能手環產品的準確率,結果顯示誤差最小的為9.3%,最大的為23.5%。
由于智能手環受到廠家所選用傳感器、測量參數、算法等因素影響,導致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手環測量結果差異也較大,所以其測量的數據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反映身體狀況的依據,更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器械。
實際體驗與市場前景不成正比
“健康功能是可穿戴設備吸引消費者的一個亮點”,某可穿戴設備研發企業負責人說。隨著人們對健康概念的關注,主打健康主題的智能手環市場也在不斷壯大。
那么,這塊市場到底有多大?近日,艾瑞咨詢和京東智能發布的《中國智能硬件產業系列研究報告》稱,2015年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達到424億元,熱門品類的銷量已經破千萬,增速接近300%,預計201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包括騰訊、京東、小米等互聯網巨頭均已布局智能硬件市場,智能硬件產品的互聯互通特性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可穿戴設備的龐大市場,也吸引其他眾多電子產品類公司積極轉型,向這一藍海邁進。專注移動支付的拉卡拉公司因看好智能手環的市場前景,正積極籌劃于下半年推出具有支付功能的手環產品。
雖然前景廣闊,但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智能手環的實際體驗并非十分理想。專家認為,目前智能手環暫時還不具備標準的健康監測儀器功能,而且當前可穿戴設備的行業標準依舊是一片空白。所以,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推出行業標準來規范這一市場,同時廠商也應當將重心放在技術研發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健康產品。(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