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第二十二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韓國環境部部長韓貞愛、日本環境大臣山口壯分別率團出席會議,交流本國環境政策和最新進展,探討三方環境領域合作前景,并就共同關心的區域和全球環境議題交換意見。會議通過并共同簽署了《中日韓環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2021-2025)》和《第二十二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聯合公報》。
標準是一個國家實力的綜合體現,是促進國際貿易和技術交流的重要措施。近日,中核集團國際標準化建設再次取得新進展。11月29日,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主導編制的全球首個回旋加速器國際標準IEC63175:2021《10MeV~30MeV范圍內固定能量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正式發布,填補了回旋加速器國際標準的空白,對帶動我國回旋加速器創新研發和型譜化、規模化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支持的肯尼亞加里薩光伏發電站年均發電量超過7600萬千瓦時,每年幫助減少6.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圖為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肯尼亞加里薩光伏發電站。
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會議于30日通過《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全文如下:
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25日表示,包括卡洛特水電站在內的一些項目正將中巴經濟走廊清潔和綠色愿景變為現實。
很高興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首先,我謹對薩勒總統和塞內加爾政府為本次會議所作的精心準備,表示誠摯的感謝!對各位同事和嘉賓出席會議,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歷史使命把中國和非洲緊緊聯系在一起,中非從來就是命運共同體。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國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中國和非洲國家在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斗爭中相互支持,持續深化政治互信;在實現經濟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道路上互幫互助,不斷拓展合作新領域;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密切協調,共同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為落實兩國領導人關于穩步推進中老經濟走廊合作的共識,推動中老共建“一帶一路”,構建命運共同體,2021年1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何立峰主任和老撾宋賽副總理兼計劃投資部部長共同主持召開中老經濟走廊合作視頻會議,并簽署了合作文件。雙方就中老經濟發展情況、抗疫合作、中老經濟走廊合作、中老鐵路等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多項共識。會后,雙方舉行合作文件簽字儀式,簽署了部門間《關于建立中老經濟走廊合作聯合委員會的諒解備忘錄》和《關于確認并共同推動產能與投資合作第三輪重點項目的協議》。
2021年11月13日,國家電投上海電力、馬耳他政府與遠景能源合作建設的黑山莫祖拉風電場順利出質保。從2019 年11 月14 日正式進入質保期,到2021年11月13日,全場機組可利用率99.41%,平均年利用小時數2770.6,累計發電2.549億千瓦時,為黑山提供了5%的清潔電力,可滿足烏爾齊尼市的全部電力需求。
保持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雙邊貿易額連續三年超過3000億美元……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貿合作繼續顯示出強大活力,新基建和新能源正繼續拓展這條嶄新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
“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
2021年11月2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家會計準則合作論壇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主會場設在中國廈門。
習近平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亞太地區應該勇擔時代責任,發揮引領作用,堅定朝著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目標邁進。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中國繼2011年以來第二次從國家層面對外發布關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理念、國家戰略、歷史性變化以及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合作等情況。
11月初,中國華電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香港)與柬埔寨國際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西港2×350MW燃煤電廠項目正在順利推進當中。該項目是華電香港繼成功開發額勒賽下游水電站后,再次與柬方伙伴合作開發的又一大型電源項目。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