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來臨,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及各省級行政區發展改革委相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各地紛紛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自12月1日起,工商業用戶需進入市場直接交易或由電網公司進行代理購電。
推進智能微網、現代能源互聯網、柔性直流電網建設,建立容納高比例波動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輸(配)儲用一體化的局域電力系統,探索電力能源服務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和新業態。
在冶金產品生產的各工藝階段,存在大量電動機負載。因此,電動機控制與保護裝置被廣泛應用于冶金行業的各類生產場景,其可靠性能可靠與否對保障設備穩定運行和應用場景的安全高效至關重要。傳統的電動機控制與保護裝置產品型號多、選型難、備品備件數量龐大組件兼容性差且尺寸較大、接線復雜、數字化程度低。在冶金行業企業需全面踐行降碳和節能增效的今天,這樣的產品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和適應市場需求。
日前,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攜化工油氣行業整體解決方案亮相2021年中國石油石化工業展覽會暨易派客工業品展覽會、第六屆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采購年會。本屆展會上,施耐德電氣以“加速數字化、共贏新未來”為主題,通過整體解決方案展示了施耐德電氣在化工油氣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力,向參會嘉賓詮釋了該行業最新洞察,并借助從設計、建造到運營與維護的全生命周期典型場景,助力化工油氣行業能耗雙控、推動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能源結構調整、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在加速。這場轉型,對擁有逾180年歷史、秉持“在中國,為中國”原則的施耐德電氣意味著什么?施耐德電氣又將借助哪些新技術、新路徑融入轉型浪潮?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源管理中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韶峰給出了“答案”。
毫無疑問,安全可靠性一向是電網運行的首要要求,隨著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多地在應用在電網,威脅電網安全可靠性的因素也有增無減。眾所周知,利用數字化技術增強互聯互通可以提高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但由此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攻擊手法的潛在威脅。今天,除了需要應對傳統的設備和線路故障之外,電網的維護人員還需要有效防范來自數字空間的“無形威脅”。
近日,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開發服務中心舉辦的2021年第五屆中國配電技術高峰論壇在京開幕。本屆論壇以“支撐雙碳戰略目標,構建新型配電系統”為主題,吸引了電力行業的眾多專業嘉賓及企業代表出席研討。在本次論壇上,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應邀攜一系列綠色、低碳、智能的配電解決方案亮相本屆論壇的專業展覽,為助推電力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創新之道。
當前,聚焦“碳中和”目標的能源轉型趨勢,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全球各大經濟體及企業公民的廣泛共識。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在論壇上談到:“施耐德電氣的宗旨是賦能所有人最大化利用能源和資源,推動人類進步和可持續的共同發展。為此,我們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業務的核心,始終致力于解決ESG相關的挑戰,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已經成為我國電力行業未來幾年最大的目標任務,而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就備受關注。
8月26日,在主題為“聚焦ESG發展,共議低碳可持續新未來”的新浪財經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上,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王潔就“碳中和背景的企業社會責任”發表洞見。
前幾年,“碳中和工廠”這個概念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很陌生。相對而言,很多人更加熟悉的是“智能工廠”、“智慧工廠”甚至“無人工廠”,節能、降耗、低排放等可持續發展方向的指標則更多是一種“錦上添花”般的存在。然而,真正的“碳中和工廠”不僅離我們并不遙遠,一些行業佼佼者更是已經把它變為了現實。
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世界各國以協約方式進行溫室氣體減排。中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大國擔當。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隨后,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雙碳”目標的提出將進一步加快我國能源低碳轉型,推動我國能源體系向“一主兩翼”發展格局轉變,即以發展清潔的新能源生產為主體,能源體系整體向電氣化和數字化方向“兩翼齊飛”。
近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期間,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憑借采用并聯真空開斷技術的創新型無六氟化硫(SF6-free)中壓開關設備,榮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之年度綠色產品。
7月29日是2021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這個“超載日”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每年的這一天,人類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已超過了本年度地球可再生資源的總量,本年度余下時間內消耗的資源,均需要從未來的“資源存款”上“透支”和“借貸”。對于已經習慣于在生態與資源上“寅吃卯糧”的人類來說,超載日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警示。
近日,第三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內外能源界大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電力能源領域的一系列發展議題。在此次大會上,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聯合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等研究單位,發布了《電力“新基建”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報告,結合“雙碳”目標背景下,新基建支撐電力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和國際經驗,對電力“新基建”進行了深入扎實的研究,為電力“新基建”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參考。
施耐德電氣正在引領住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及工業領域的能效管理與自動化的數字化轉型。
施耐德電氣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是能源管理(包括中壓、低壓和關鍵電源)以及自動化系統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先企業。能夠為用戶提供融合能源、自動化以及軟件的整體能效解決方案。
在全球能效管理的生態系統中,施耐德電氣正在自己的開放平臺上與眾多優秀的合作伙伴、集成商和開發者社區展開協作,共同為用戶提供實時控制,提升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