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隨著油價飆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說,他們可以利用這些石油“維持市場供應充足”。他指的是存放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地下鹽穴中的超過6.4億桶石油。持有這些“戰略儲備”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沙特石油設施被炸毀給國際石油市場造成“地震”。16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創下28年以來最大日漲幅。市場分析多數認為,盡管此事不會造成嚴重經濟危機,但沙特石油復產時間可能超過預計,“斷頓”將為國際油價持續提供上漲動能。考慮到國內外油價傳導效應,中國國內油氣產品也可能因此漲價。
早在上周六沙特石油基礎設施遭到襲擊之前,美國頁巖氣的增長可能就已經顛覆了美國與沙特的關系,但到周一,這種歷史性轉變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特上發文表示:“我們不需要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事實上那里只有很少的油輪,但這將幫助我們的盟友!”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周一對表示,全球商業石油庫存將足以彌補沙特阿拉伯主要石油基礎設施遭到襲擊后石油市場的潛在的供應缺口。周六,Abqaiq設施和Khurais油田遭到襲擊,導致沙特阿拉伯原油日產量減少570萬桶,約占全球原油日供應量的5%。
目前OPEC的市場份額已經處于30%的邊緣,而此次沙特產量減半以及美國原油出口擴大,可能意味著OPEC市場份額或失守30%的警戒線。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將是OPEC市場份額自1991年以來首次跌至30%下方。
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認為,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加劇了對中東石油供應安全的擔憂,將提升全球原油市場的風險溢價,轉變對經濟前景低迷的關注。據悉,沙特阿拉伯計劃在周一前恢復損失產量的三分之一,油價上漲將加大全球經濟面臨的阻力。
當地時間9月10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下調今明兩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10日離職,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系有望緩解。此外,貿易緊張局勢和產油國產量增加等基本面因素構成壓制,未來國際油價或繼續承壓。
這幾天,油市又熱鬧了起來。因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之一換了一位新能源部長。沙特這位新任能源部長或許就是為了推高油價而上任,他在上任后的首日便表露了他提高油價的決心:先是表明沙特減產的決心不變;再是表露自己對原油需求的信心,以提振油價。
據報道,沙特阿拉伯新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王子周一表示支持限制石油產量以應對供過于求的局面,因為主要生產國正在準備進行新的削減。這位部長在他的第一次評論中表示,沙特阿拉伯的方法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沙特阿拉伯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事實上的領導者,它抽取了卡特爾三分之一的石油。
據烏通社消息,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9月6日表示,歐盟和俄羅斯已達成一致,同意本月同烏克蘭舉行三方天然氣談判,討論簽署俄烏歐三方新供氣合同,目前正等待相關方面確定最后日期。
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ei周日淡化了歐佩克進一步減產的可能性,本周晚些時候,OPEC+部長級監督委員會將召開會議。目前,油價仍在每桶60美元左右徘徊。歐佩克+正在執行一項120萬桶/天的減產協議,協議將持續到2020年3月,但市場一直猜測,該組織可能會考慮加大減產力度。
中國海關總署周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9.9%,達到每日997萬桶。GAC初步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原油進口總量為4217萬噸。GAC發布以公噸為單位的數據,標普環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使用7.33換算系數將其轉換為桶。
油市已經渾渾噩噩了好長一段時間,在歐佩克月報即將發表之際,一則來自沙特阿拉伯的消息引爆了油價。消息顯示,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Salman Bin Abdulaziz)任命其子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Prince Abdulaziz)為該國能源部長,取代了哈立德·法利赫(Khalid Al-Falih)。
一名美國官員上周日(9月8日)表示,美國將繼續對購買伊朗石油或與伊朗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有業務往來的人實施制裁,不會重新發布任何石油豁免。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退出伊朗與世界大國達成的2015年核協議后,美國再次對伊朗實施制裁,導致伊朗原油出口減少80%以上。
據外媒報道,低迷的油價正沖擊沙特經濟,危及該國的海外投資努力,并抑制潛在投資者對沙特阿美首次公開募股(IPO)交易的興趣。沙特已將石油產量減至每日1000萬桶以下,試圖把原油價格推高至80美元/桶。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以及美國石油產量的迅速增長抵消了其行動的效果,令油價保持在接近60美元/桶的水平。
最新油氣貿易新聞,油氣貿易動態,油氣貿易文章,油氣貿易介紹,油氣貿易政策,技術,數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