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國石化江蘇蘇州首座對外商用油氫電綜合加能站投營儀式在張家港朝陽綜合加能站舉行。
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在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上表示,發改委將組織實施一批示范工程,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等的應用,促進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等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拓展氫能多元化的應用場景。
離子液體(Ionic liquids, ILs)的相關研究表明其具備潛力成為催化層中的添加劑,加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氧化還原反應。然而,需要對離子液體在復雜的催化劑層中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在膜電極實際運行環境中的作用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合理設計高耐久性、高活性的鉑基催化劑。
近日,江龍船艇建造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動力工作船“三峽氫舟1號”成功完成合攏,該船是國內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CCS)的500kw氫燃料電池動力船艇,也是江龍船艇在新能源船艇領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將進一步推動氫能源技術在內河船舶上的探索與應用,助力我國氫能船舶產業發展。
近日,南非的全球領先礦業公司和全球氫能委員會指導成員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推出了nuGenTM零排放運輸解決方案,該項目是一個為礦山現場提供端到端一體化綠氫生產、燃料和礦區運輸系統的集成系統。
10月2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實施監測機制的通知,發布了任務榜單,按照“揭榜掛帥”、自愿申報的原則,廣泛征集《規劃》任務實施依托項目及能源領域其他相關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并建立集中攻關、示范試驗實施監測項目庫。
近日,由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生產的Olas 60A氫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10029小時耐久性實測,累計啟停5000余次,系統工況性能衰減率小于5%。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示范城市群工作已滿一年,河北、河南城市群首個示范年也已過9個月。業內認為,整體來看,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在產業項目布局、企業投融資等方面動作不斷,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進程提速,未來應以市場化為長期目標,進一步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發展。
近日,在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下,由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氫能”)自主設計生產的Olas 60A氫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10029小時耐久性實測,累計啟停5000余次,系統工況性能衰減率小于5%。
從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獲悉,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國氫科技”)開啟募資。官網顯示,國氫科技本輪擬融資規模將不低于16.25億元,擬征集投資方數量不低于3個。
該文章回答了“氫氣是否昂貴”、“氫儲運是否困難”等常見問題,也提出了“氫氣應用比石油更早”、“興登堡事件主要原因不是氫氣”等觀點,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有利于提升社會對氫能的接受程度,打消一系列錯誤認知,建立對氫成本、氫安全、氫應用的正確認知。
近日,未勢能源攜手螞蟻物流正式啟動氫能重卡“中、短途運輸”示范場景應用,助力螞蟻物流綠色低碳轉型,這是雙方共同發力物流市場,向物流運輸領域發起的一次氫能替代行動。
9月29日,東風商用車、中國石化、國電投湖北氫動力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氫能源研發應用,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共同拓展氫能源中重卡市場。首批200臺東風氫能渣土車訂單同步簽訂,年內將在武漢陸續上路。
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將在上海嘉定建立中國總部、膜電極制造工廠及研發中心,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約1.3億美元。
9月28日,北京穩力首臺燃料電池清掃車交車儀式在北京氫能交流中心圓滿舉行,水木興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穩力科技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共同出席了儀式。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