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氫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0億元;2025年,達到200億元!6月7日,河北唐山市發布《唐山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文件為唐山市氫能產業提出了詳盡的目標和計劃實現路線。《方案》還從技術和應用場景提出具體目標。核心技術方面,力爭到2023年,基本形成涵蓋氫能產業全鏈條的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體系。突破電堆、膜電極、催化劑技術,研制制氫、加氫關鍵設備,突破核心技術。到2025年,基本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氫氣制取、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顯著降低應用成本。
據CNBC報道,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在英國布里斯托爾菲爾頓設立零排放發展中心(ZEDC),專注于用于飛行的氫能技術開發。
韓國汽車研究院在6月7日發表的題為《面向脫離混合動力車的歐盟(EU)環保車政策》產業動向報告書中表示,歐盟開始集中支援環保車中的電池電動車(BEV)和氫燃料電池車(FCEV)等無公害車。
近日,全球首艘氫動力拖船“Elektra”號在柏林命名交付。
近日,由三峽集團長江電力與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二研究所合作研發建造的國內首艘內河氫燃料電池動力工作船——“三峽氫舟1號”,在廣東省中山市正式開工建造。這是國內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CCS)的氫燃料電池動力工作船。
近日,寧波慈溪氫電耦合直流微網示范工程開工,這是國家電網公司首個氫能相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配套項目,將集成氫能與電池混合儲能等多個國內首臺套成果,預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落戶上海汽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將為當地氫車產業提供有力的計量技術支撐。記者了解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正式發文,批準依托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汽檢”)籌建“上海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這是繼“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以后,又一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落戶上海汽檢。
2022年5月1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運輸領域氫燃料電池專利態勢報告》(Patent Landscape Report - Hydrogen fuel cells in transportation),提供了對該領域專利活動的早期觀察,結合新聞、企業財務報告等補充信息,以獲得對未來氫燃料電池領域更深入的了解。
當下,全球市場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浪潮的推動下風起云涌,中國企業正在以產品技術優勢和經營戰略調整為導向贏得海外市場,并通過低碳環保理念、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等賦予品牌新的價值,找到中國企業在新時代的出海方向。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下簡稱低碳院)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潛浸式高壓液氫泵的液氫加注技術,5月12日,該液氫加注系統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始為美國尼古拉公司氫燃料電池重卡車隊進行加氫商業示范。
埃隆·馬斯克又發表了驚人的言論,這一次他的目標是氫能。在一次有關汽車的產業論壇上,馬斯克發表了上述言論。而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氫能的不屑了。2020年,馬斯克就在推特上表示燃料電池是傻瓜銷售,并且在當年馬斯克還補充說,氫燃料電池的傻瓜銷售毫無意義。
5月17日,新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研氫能)與東風汽車集團下屬企業東風特汽(十堰)客車有限公司(簡稱:東風特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500臺氫燃料電池汽車多領域的推廣與應用,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新標桿!新研氫能首席戰略官卓瑪和東風特汽總經理毛瑞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新研氫能常務副總魯琦、營銷總監趙營和東風特汽董事長侯書義、常務副總孫國彬出席簽約儀式。
5 月 17 日消息,據深圳市龍華區政府官網消息,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聯合安泰創明、美團等開展氫能電動外賣車項目示范,并于近日在大浪街道順利投運大灣區首個氫能外賣車商業化項目,開展了龍華“氫動力”綠色微出行的首次嘗試。
一場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推廣競賽已在中國品牌乘用車企業之間全面展開,后續會有越來越多的乘用車企業發布其研發成果、推廣進展和量產時間表。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物價上漲,尤其是油價瘋狂上漲,油價上漲導致外出的成本就會增高,這就讓很多有私家車的家庭壓力倍增。再加上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不斷地增強,其他國家也是制定各種計劃去減少碳排放,就比如我們所知道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理念。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