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由清華大學、中核集團、華能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中國中信集團聯合發起的高溫氣冷堆碳中和制氫產業技術聯盟在清華大學成立。該聯盟旨在推動高溫氣冷堆制氫技術和產業發展,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打造世界一流產學研用結合的新型協同攻關聯合體,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實現。
9月27日,第三屆中-日清潔能源(氫能與碳捕集)研討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作為山東省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日科技創新合作大會”青島會場,本屆研討會由山東省科技廳、日本公益社團法人科學技術國際交流中心(JISTEC)、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指導,由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山東能源研究院主辦。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所長劉中民院士擔任本次研討會主席。
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大勢下,氫能憑借清潔、高效和資源豐富的特點,有望成為新一輪能源技術變革方向。9月16日,2021全球氫能產業價值創造(佛山)論壇暨全球氫能企業TOP100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首屆全球氫能產業價值創造(佛山)論壇將于11月10日,在廣東佛山舉行的2021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期間召開。本屆論壇除圍繞企業價值、專利發明、社會公益等角度討論氫能行業發展外,還將重磅發布2021全球氫能企業TOP100榜單。...
據報道,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批準了氫能源發展構想。該文件確定了在俄打造新產業的目標、戰略倡議和關鍵措施。在今后三年半的時間里,俄計劃建成氫能源產業集群并落實試點項目。到2050年,俄計劃建立出口導向型氫能源產業,并在俄經濟中使用新技術。取決于需求的發展速度,俄在國際市場上的氫氣供應量或達1500萬至5000萬噸。
張永偉告訴記者,氫產業要通過氫能全鏈條的創新和降成本,用最短的時間讓氫能成為一個低價的能源。中國的鋰電池產業用了不到10年時間,電池成本降低15倍,從而使得電動汽車無論是在購買成本還是在使用成本上,基本具備了可以與傳統燃油車競爭的性價比。
近日,中國科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孫劍、研究員葛慶杰團隊在CO2加氫合成高附加值化學品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Na-S協同改性鐵催化劑,實現了CO2催化加氫直接合成高碳醇。
保定百輛氫能重卡示范線近日在徐水區投運。據悉,這是國內首條百輛級別、市場化運營的氫能重卡運輸線,將為保定構建綠色生態物流體系,服務雄安新區,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發揮重要作用。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氫燃料電池創新者HyPoint公司與Piasecki飛機公司合作開展了一個重要項目,建造世界上第一架載人氫能直升機--但在此過程中,他們計劃開發并認證一個可以集成到任何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機上的氫燃料電池裝置,從根本上提高其續航能力。
8月26日,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與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分公司、輕程(上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在空港投資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組建中石化氫能源(天津)有限公司,發揮各方在產業、資源、場景、政策方面的綜合優勢,強強聯合,深耕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建設運營等領域,進一步促進氫能源開發應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制訂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布局,并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成果。” 在上個月舉行的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分享的數據引人關注。
氫能技術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依托嘉定氫能港集聚和輻射作用,中石化上海石油率先于2019年11月在嘉定區建成兩座油氫合建站,去年6月上海石油兩座油氫合建站取得氣瓶充裝許可證后開展試運行,運營規模穩步提升,日均加注量從開始的日均60公斤,逐漸增加到800公斤以上。2020年12月,安智油氫合建站的最高日加氫量超過了1000公斤,成為目前國內日加氫量最高的油氫合建站。現在,安智油氫合建站日加注車輛穩定在100車次左右。
在充電盛行的時代,誰能想到,裝上2個小巧的氫氣罐,電動自行車就能夠行駛120公里。氫氣用完也不用擔心,街頭巷尾的便利店就能購買更換。就算氫氣罐破損也沒有危險,罐子里倒出來的全是合金粉末……
5分鐘內就能給新型電動汽車充滿氫燃料,不需要為充電而等上幾個小時,同時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超過800公里,且汽車的排放物只有純水,這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但事實上,隨著近年來燃料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這種設想距離成為現實已越來越近。
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在2021年7月23日正式開幕。氫能匯發現,日本東京奧運會多處可見氫能身影。2020年東京奧運會選手村建于一個約13公頃的填海造地的地塊上,日本在這里首次全面引入氫能源。
氫能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如果使用氫氣為燃料,燃料電池運行過程中只生產水,沒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即使使用化石燃料如天然氣重整后生成的富氫氣體混合物為燃料,由于燃料電池具有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熱機過程減少50%以上,這對緩解地球的溫室效應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