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期間,在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千余輛氫能大巴穿梭在賽場之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范。
4月11日,內蒙古一派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合作簽約儀式。三方達成了氫能源領域合作發展共識,將共同攜手在鄂爾多斯市建設“中國北方氫能研究院”,積極助力內蒙古自治區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按照中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氫能發展規劃》等氫能產業相關政策,快速推動鄂爾多斯市氫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的建設。
在剛剛過去的北京冬奧會上,氫作為火炬唯一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運輸主力,助力北京實現氫能應用“從1到100”的產業化突破。
隨著相關氫能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多家能源央企正在氫能行業角力,都力圖構建先發優勢。中國的氫能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鑒于未來的使用前景,多家央企已經對“入場”氫能產業進行了布局,由于市場前景廣闊,對技術和設備的需求量大,設備國產化已經迫在眉睫。
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政府印發了《支持上海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獎補政策的通知》,對整車、加氫站建設、降低加氫成本等方面進行支持。
4月8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關于開展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申報的通知》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深入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高效利用。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按照“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原則,推動能源供給體系清潔化、低碳化。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外調綠電規模,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熱泵等可再生能源,促進綠色氫能示范利用。嚴控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全市新增能源消費量優先由可再生能源保障。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超過14.4%。穩步推進“煤改電”“油改電”“氣改電”,加快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
日前,在北京規劃建設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昌平能源谷和房山中關村氫能產業園之后,北京將開展氫能全場景示范應用,打造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為牽引,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建設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范專線。
日前,《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對外發布。氫能定位的確認被外界敏銳捕捉到——“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氫能成為一種更加確定的“必選項”。
3月31日,全國港口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充裝示范運營項目——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加氫站建設項目提前具備加氫條件,標志著山東港口青島港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再上新臺階。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規劃》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氫能清潔低碳特點,推動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同時,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將達到約5萬輛,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體系,到2035年,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
23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它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明確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首次明確了氫能的戰略定位,指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近日,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宣布在“未來燃料基金”框架下撥款1.279億澳元啟動“未來燃料計劃”,支持開發零排放汽車技術。
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卻存在著巨大的機會。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客車有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的一個絕好契機。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得到各國政府重視,世界主要汽車企業紛紛投巨資研發,并取得顯著成果。我國自2016年起,隨著GEF/UNDP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項目第三期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加速期,被認為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規模化生產、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