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以來,迎峰度夏進入尾期,不過電廠日耗卻是進入新高位,好在政府持續保持高產,港口煤價還是沒漲,仍全線維持在限價區間以里。
本就供不應求的國際煤炭市場再次迎來重大變化。歐盟對俄煤炭禁令將從8月10日開始生效,自此歐盟將徹底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即使歐洲大陸當前正面臨著嚴重的能源危機。
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有力保障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雙碳”目標下,煤炭產業更加受到關注:煤炭是我國資源最豐富的化石能源,也是能源消費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煤炭利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能源消費排放的70%左右。
據CNBC報道,隨著全球能源供應緊張,預計全球煤炭消費量將恢復到近 10 年前達到的創紀錄水平,煤炭價格也隨之飆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8月5日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組織3個調查組分別赴山西、內蒙古、陜西開展調查,進一步加強電煤價格監管,明確法律紅線,規范電煤價格秩序。
炎炎夏日,電廠日耗頻創新高,而此時,煤價卻呈現下跌走勢。5500大卡港口平倉價從6月12日的1350元/噸,跌至7月初的1250元/噸,再到今天的1150元/噸,月均下跌100元/噸。本周,上下游報還盤仍有差距,僵持情緒依然存在。目前,煤價已跌至限價區間內,短期內高溫、高日耗天氣仍將持續,預計港口煤價跌幅收窄,并在下周企穩止跌。
國內港口煤價快速回落,降幅較深。電煤政策性保障充足,總體庫存安全無虞。疊加現貨煤價續跌預期尚存,下游電力企業采購步伐減慢,壓價力度增強。而非電企業則因“行業持續低迷、旺季錯峰限產,高溫天氣擾動”影響,補庫需求亦整體欠佳。弱需壓制下,本周港口貿易商避險情緒進一步發酵,不再捂盤惜售,開始踩踏式降價甩貨,促使市場報價大幅、快速回落。
歐洲地緣局勢惡化持續沖擊國際能源市場,俄烏戰爭爆發后,歐美與俄國相互出臺制裁措施,這其中也包括能源的博弈,歐盟對國際煤炭市場的需求因為如下三個方面原因將有所增加:
隨著近兩年來國內市場對煤炭需求旺盛,新疆煤炭不僅供應疆內企業,還遠銷河西走廊、西南地區等,成為當地主要電煤來源。業內認為,短期看國內對煤炭需求仍將不斷上漲,疆煤開采在未來一段時期還將保持高速增長。
近期,隨著國家各項增產保供措施的落地和對煤價的持續監管,疊加下游電廠采購需求的放緩,港口煤價不斷下跌,目前已基本跌至限價區間。眼下,正值用煤高峰時期,有部分貿易商便向今日智庫咨詢,這波煤價下跌何時見底?他們想抄底煤價,正好趁火熱的夏季再大賺一把!
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編制辦公室發布的《CECI周報》(2022年26期)顯示,CECI沿海指數(周)高卡現貨成交價高位下跌,進口指數到岸綜合標煤單價繼續下跌。采購經理人指數及其分指數均處于擴張區間,除供給分指數環比下跌外,其余分指數均環比上漲。
7月25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倡議書。其中提出,嚴格執行中長期合同制度和保供穩價政策,促進煤炭市場平穩運行。嚴格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574號文件要求,以電煤保供為重點,帶頭嚴格執行電煤中長期合同制度,大力推進中長期合同補簽換簽工作,努力提高中長期合同兌現率,保持煤價在國家規定的合理區間,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煤炭市場長周期平穩運行。
這批保供煤炭來自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新能(北京)能源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能(北京)公司”]承銷到華能集團。根據銷售協議,6月29日,首批5萬噸新疆三塘湖石頭梅礦區煤炭,與晉陜蒙煤炭組合成20萬噸專列,已通過曹妃甸港口轉運到華能南京金陵發電有限公司。這標志著新能(北京)公司又打通一條疆煤外運通道,實現疆煤入海。
以往的煤炭市場啊,煤價都是相對穩定的,即使有調整,也是有漲有跌,上下游的從業者都井然有序的,煤炭的買與賣、裝與卸,都有條不紊、從容不迫的。
這樣的健康局面,這兩年被打破了,市場似乎總是“一邊倒”,煤價非漲即跌,每天你就看吧,要么都是一片漲漲漲,要么今天就是跌跌跌,似乎資本跑贏了中國人的處事之本,讓“中庸”之道漸行漸遠……
智通財經APP獲悉,澳大利亞主要煤炭生產商Whitehaven Coal表示,歐盟對俄羅斯的煤炭禁令即將生效。在煤炭價格已經創下紀錄高位的時候,歐盟的禁令將加大煤炭供應壓力,并進一步推高煤炭價格。
近年來,中國煤炭資源價格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氣候變化問題成為議題,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進程開啟和加速,全球的資源供給和環境承載壓力日益突出,在能源需求總量增長的同時,世界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高效清潔的低碳燃料的增速將超過碳密集型燃料。在此能源轉型背景下,煤炭企業面臨諸多競爭和生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