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6月20日,國際能源安全論壇在約旦召開,能礦大臣海拉·扎瓦提表示,目前約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1%,預計到2020年將占20%。約旦92%的能源需求依靠進口,年進口額達30億約第,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已成為國民經濟重大負擔,電力供應的利益相關者必須確保國家避免電力資源短缺的威脅。
在總統大選的前一年,美國參議員們敦促政策制定者們擴大聯邦支持力度,將太陽能激勵措施推向了聚光燈下。由包括總統候選人Elizabeth Warren和Kamala Harris在內的20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撰寫的一封信表示,計劃從今年開始逐步取消的投資稅收抵免(ITC)計劃應該至少延遲到美國通過其他清潔能源激勵措施時為止。
據介紹,近年來東盟10國經濟快速增長,釋放出巨大的能源需求,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失衡的供應,東盟區域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東亞地區存在很多新挑戰,比如還有數千萬人沒電可用。”泰國能源部監察總長圖瓦阿斯·蘇他貝托說。
2019年1月,在阿布扎比舉行的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第九屆大會上,能源行業的部長和首席執行官齊聚一堂,討論電力行業轉型問題。與會部長們普遍認識到,創新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推動力,各國必須跟上最新發展,以制定適合其需要和發展情況的解決辦法。
6月21日,在“走進國家電網·官方合作伙伴助力北京綠色冬奧”主題日活動中,國家電網宣傳部副主任、專職新聞發言人王延芳表示:“國家電網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冬奧配套電網工程,打造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最優質、最可靠的供電服務保障,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在奧運史上將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
特朗普政府周三最終敲定了一項規則,廢除并取代奧巴馬時代的一項碳污染法規,他們認為這項法規超出了環境保護署(EPA)的權限。
據了解,2019年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資金預算總額約866億元。其中,劃撥給國家電網的預算補貼資金約724億元,包括風電約329億元、光伏發電約357億元、生物質發電約38億元;劃撥給南方電網的預算補貼資金約58億元,包括風電約40億元、光伏發電約15億元、生物質發電約3億元;劃撥給國網、南網以外的地方電網企業補貼資金約83億。
19日,科技部網站公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等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申報指南),申報指南顯示,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等四個重點專項涉及國撥經費概算約22.42億元。其中,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約4.38億元,核安全與先進核能技術重點專項1.59億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9.7億元,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6.75億元。
上周,英國石油公司(BP)在倫敦正式發布《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報告指出,受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消費強勁增長的引領,2018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費增速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新高,同時碳排放量增速也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新批準的價值數十億歐元的計劃,意大利光伏項目會在未來三年爭取新的拍賣項目支持。歐盟委員會已授權羅馬在2021年前向光伏、陸上風電、水電等行業提供高達54億歐元(合60.5億美元)的補貼。
本次論壇以“能源革命 清潔示范 美好未來”為主題,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打造國際能源交流與合作新平臺,助力青海省創建以100%清潔能源使用為目標,以新能源規?;_發為重點的清潔能源示范省、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
從11日深圳舉辦的第四屆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上獲悉,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87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26.7%。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致辭時透露了上述數據。李冶表示,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87萬億千瓦時的基礎上,如果把核電也計算在內,那么全部非化石能源的發電量就超過了2.2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超過了30%。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原副總經理曹耀峰介紹,地熱能是指能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熱能,具有總量豐富、分布廣泛,綠色低碳等特點。2017年,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印發實施,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頒布地熱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也是我國地熱產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近日,財政部下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下稱,《通知》),在此次發放的補貼中,涉及包括內蒙古、吉林、浙江、廣西、四川、重慶、云南、陜西、甘肅、新疆、青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內的風電項目、光伏發電項目以及生物質發電項目,總額共計81億元。
近年來,對氣候變暖和碳排放的關注為新能源發展注入了活力。伴隨著穩定的研發投入,相關技術進步明顯,新能源利用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現有能源體系的重要補充接替力量。伴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如何實現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互補與高效結合,成為國際能源轉型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此同時,如何在全球范圍內開展高效協同發展,也成為國內諸多能源企業思考的一個重要命題。
近年來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根據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組,可再生能源是指“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稍偕茉捶褐付喾N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研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