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受能源危機影響,2022年上半年,德國燃煤發電廠所占的供電份額達到了31.4%,同比上升了4.3%。
隨著冬季備煤時間的到來,全球“搶煤”大戰愈演愈烈,不僅是用煤企業在搶,連歐洲老百姓也在排隊搶煤。
國際能源署(IEA)9月2日發布報告稱,與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MEMR)開展的到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合作項目今日啟動。印度尼西亞從許多清潔能源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中獲得的出口收入,在2030年將超過其最大的煤炭出口收入。
韓正指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也為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煤炭生產供應,1月至7月全自治區實現原煤產量21836萬噸,同比增長33%;實現新疆煤炭鐵路外運量2775萬噸,同比增長45%。
鋼鐵行業的“金九銀十”即將到來,鋼企也做好了準備。在兩年內經歷了三次價格劇烈波動和房地產需求低迷后,河北一家鋼廠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已經過了躺著賺錢的時代了,現在行業面臨著產能調整和過度金融化的局面。”
到2025年,煤炭、稀土、銅、金等重要礦產的供應保障體系更趨完善,勘查開發區域布局更趨合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環境保護更加協調,基本形成綠色勘查開發新格局。穩步推進煤炭、稀土等能源資源基地建設和國家規劃礦區建設,全區煤炭年產量10億噸左右,稀土氧化物和鎢按照國家下達指標生產。
由于擔心冬天燃料短缺,近日,數十輛汽車和卡車在波蘭東部波丹卡的一座煤礦前排起長隊,等著買煤。
8月29日,陜西省統計局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陜西端穩“飯碗”,守牢能源供應安全底線。省委、省政府運籌帷幄,扎實落實“能源革命”戰略思想,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能源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多元有效安全可靠能源供應體系逐步建立,新能源發展動力愈加強勁,綠色低碳進程加速,能源消費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今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從俄羅斯和蒙古國進口煤炭數量小幅增長,而從其他國家進口煤炭累計數量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從南非和哥倫比亞除年初有少量進口外,已連續數月沒有進口,同比降幅較為明顯。
8月22日,云南省召開“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綠色能源專場發布會。會上,云南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國新介紹了云南能源保障供應情況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為進一步提高電煤運輸效率,持續做好能源運輸保通保暢工作,河北曹妃甸海事部門建立相應的合作保供機制,保障電煤儲運碼頭企業安全、高效運轉,最大限度縮短電煤船舶滯港時間,集中力量保障能源物資海運通道安全暢通。
8月22日,河南豫西煤炭儲備基地項目建設現場,長度達651米、跨度達120米、高度達42米的1#煤棚封閉工程網架主體結構已完成前期建設,工人們正在“網上”作業,猶如“蜘蛛人”一般,在幾十米的高空中安裝檁條護板。
十年來,內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電力總裝機達到1.56億千瓦,外送電能力達到7000萬千瓦,外送電量連續17年領跑全國,累計生產煤炭98.9億噸、外運59.3億噸,發電4.9萬億千瓦時、外送1.8萬億千瓦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新能源裝機達到56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1/3,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191億千瓦時,居全國首位。稀土就地轉化率提高到75%以上。
2018年煤炭產量向“三西” 地區集中,而中東部煤炭消費缺口拉大,煤炭區域供給格局變化,我國煤炭消費量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其中山東省是主要煤炭消費地區。而隨著區域間煤炭調撥規模擴大,多年來形成的煤炭運輸格局也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