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福建石油與寧德時代在福建合作建設的首個“光伏充檢”加能站項目,于福建寧德閩東路加油站建成并投入運營。該站是集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快速充電、電池檢測等多項先進技術為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型加能站。
8月4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根據中國石油流通協會統計顯示,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2021年船加油經營規模同比增長25%,增速躍居“全球十大船加油企業”首位,已成為世界第五大船加油公司。
近日,江漢油田在湖北恩施紅星地區頁巖氣儲量的申報,通過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審核,落實控制儲量621億立方米,標志著該地區二疊系頁巖氣勘探開發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7月20日,中國石化首座重卡換電站——百家旺綜合加能站在四川宜賓建成投用,自動實現車輛 “滿電復活”僅需3分鐘,每天可滿足168車次換電需求,預計全年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3550噸。
中國石化江蘇油田部署在蘇北盆地高郵凹陷花莊地區的第二口頁巖油探井——花2側HF井,在阜二段Ⅳ亞段新層系取得勘探突破,獲日產油超30噸、天然氣超1500立方米。
7月14日,在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建設推進會暨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石化所屬相關企業分別與河南機場集團、寶武清潔能源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上海重塑、中國氫能聯盟、中國船級社、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氫科學中心、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公司等8家單位簽署氫能產業鏈建設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6月30日,中國石化部署在重慶綦江的新頁1井試獲日產頁巖氣53萬立方米,至此,中國石化川東南盆緣復雜構造帶“新場南—東溪—丁山—林灘場”形成整體連片,整體資源量達1.193萬億立方米,是中國石化繼涪陵頁巖氣田后發現的第二個萬億立方米頁巖氣資源陣地,將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貢獻重要力量。
6月28日,中國石化發布消息稱,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首次產出生物航煤,意味著我國生物航煤可實現規模化生產,向大規模生產及商業化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排50%以上,該裝置年設計加工能力10萬噸,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8萬噸,相當于近5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近日,石科院柴油液相循環加氫催化劑中標恒逸文萊一期柴油加氫裝置催化劑項目,石科院煉油催化劑技術再一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花結果。
近日,中科曙光攜手中國石化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物探院”)建設地震數據處理平臺,有力支撐石油地質勘探中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6月15日,從中國石化獲悉,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部署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的重點探井順北802X井于近日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日產原油226.7噸、天然氣125.7萬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1228噸。這是一年來中國石化在順北8號斷裂帶區域發現的第三口“千噸井”,展現了良好的勘探前景,標志著今年年初在順北8號斷裂帶新發現的億噸級油氣區得到有效落實。
6月12日,據中國石化新聞辦消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非官方組織——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頒發的2022年度繼續工程教育企業領導力獎于近日揭曉。中國石化因青年英才“朝陽工程”培養體系的成功實踐和創新舉措,與IBM公司共同獲得該獎,成為近十年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石化品牌美譽度和中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特別是人才學習發展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6月8日,據中國石化新聞辦消息,中國石化第三代芳烴技術首套工業應用裝置——九江石化89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該項目是國家產業布局的重點項目,成功開車標志著我國芳烴成套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顯著提升了我國芳烴生產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將為地方打造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打下基礎。
6月2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托,中央組織部有關干部局主要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趙東同志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5月31日,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集氣總站—輪南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投產進氣,首日輸氣量150萬方,這是中國石化西北天然氣資源首次通過國家管網輪南壓氣站輸送至中國內陸地區,標志著制約中國石化西北地區上游資源的輸銷瓶頸得到解決。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實業投資及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含管道運輸)、銷售和綜合利用;煤炭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石油煉制;成品油儲存、運輸、批發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新能源、地熱等能源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設計、咨詢、施工、安裝;石油石化設備檢修、維修;機電設備研發、制造與銷售;電力、蒸汽、水務和工業氣體的生產銷售;技術、電子商務及信息、替代能源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