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鋼鐵企業如何抓好創新賦能、綠色賦能、生態賦能,加大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促進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促進鋼鐵企業在能耗和排放、生產運營、產業鏈協同、產品質量管理及智能化技術等方面不斷優化,實現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經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批準,定于2022年8月24-26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召開中國鋼鐵企業設備管理提升研討會,同期舉辦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新技術新裝備展洽會(簡稱2022鋼鐵展洽會)。
7月18日,遠景科技集團與西班牙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西班牙碳中和進程,雙方約定在西班牙建設歐洲大陸首個零碳產業園,并布局動力電池超級工廠、智能物聯技術中心、綠氫工廠、智能風電裝備等業務,助力西班牙構建零碳新工業體系和智能數字技術生態。
為搭建技術裝備單位與鋼鐵企業交流合作平臺,推進鋼鐵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新技術新裝備展洽會(簡稱2022鋼鐵展洽會)將于2022年8月24~26日在河北邯鄲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7月12日,國家能源局黨組召開第八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局黨組書記、局長、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章建華作動員講話,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林山青主持會議。本輪巡視將對西北能源監管局、華中能源監管局、云南能源監管辦和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等4個單位黨組織開展巡視“回頭看”。
據媒體消息了解,德國擬修改法律草案中,取消其涉及的“在2035年之前能源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氣候目標,目前草案修改已經在德國的下議院獲得通過。
2022年7月7日,德國聯邦議院(下議院)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訂,確立到2030年實現80%可再生能源供電。修改后的法案規定,電力系統的碳中和目標應“在煤炭完全退出后完成”,而此前退煤時間被定于2038年。
美國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的研究表明,隨著美國向清潔能源體系轉型,先進反應堆的商業化可能會降低總費用,而增加對先進核能技術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將產生深遠的國家利益。先進反應堆在費效比方面具有優勢,可以為美國成功實現脫碳發揮關鍵作用。
7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應急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1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的通知。
7月5日,中核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在京揭牌成立。這是中核集團立足“三新一高”,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決策,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布局,也是我國核工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勇擔時代使命、實現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和重要舉措。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領域是主戰場、主陣地,能源行業低碳轉型是重要實現路徑和戰略選擇,而鋼鐵行業是率先落實碳達峰的重要行業。為助力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主辦,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冶金行業國際合作服務中心、北京國聯視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業網承辦的2022年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新技術新裝備展洽會(簡稱2022鋼鐵展洽會)將于2022年8月24-26日在河北省邯鄲召開。
近日,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燃氣”,00384.HK)在其2021年年度業績會上發布了2022年碳中和行動報告,明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凈零碳排放路線。
6月29日,歐盟27國環境部長在比利時表決通過決議,支持歐洲議會的決定,在2035年歐盟全境內停止燃油新車銷售,以實現2050年歐洲碳中和的目標。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在一次能源結構中處于主要位置,但也成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當前,在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動能源革命,同時,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就此,記者采訪了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
中共中央宣傳部今日(6月28日)上午10時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6月27日,中國海油、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殼牌集團和埃克森美孚在中國北京、廣州,英國倫敦,美國休斯敦四地以“線上+線下”形式共同簽署大亞灣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簡稱CCS/CCUS)集群研究項目諒解備忘錄。
碳中和(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